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赵仙村伯益庙楹联赏析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01

□朱青龙

阳光漫过窗台,紫砂壶中蒸腾的白雾裹挟着茶香,在朱才胜老师的正学工作室里氤氲开来。我们围坐茶席,从诗联趣闻到家长里短,无话不谈。伴着茶香渐渐舒展,道及他的桑梓之地新绛县泽掌镇赵仙庄村那些藏在时光长河里的故事,让我们的谈兴愈发浓烈。

赵仙庄村岁月斑驳的街巷深处,曾经矗立着一座独一无二的祠庙——伯益庙。这座承载着姓氏荣光的祖庙,其正殿石柱上的楹联“存心应正直,须知神目如电;处事必公道,当思天闻若雷”,如不灭的文明薪火,跨越时空散发着灼然生辉的道德光芒。

从对仗艺术观之,此联堪称天工雕琢的文字珠玑。“存心”与“处事”一动一静,勾勒出立身处世的完整图景;“应”与“必”两字铿锵有力,如晨钟暮鼓,将劝诫之意锤炼得掷地有声。“正直”与“公道”互为表里,从心性修养到行为准则层层递进。尤为绝妙的是“神目如电”与“天闻若雷”的对仗,仿佛天眼俯瞰人间,既有电光火石般的明察秋毫,又含雷霆万钧的警示之音,平仄起伏间奏响韵律华章。

据《史记·秦本纪》载,“伯益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这位上古贤才不仅获赐姓氏,更被尊为嬴、赵、秦等姓氏的始祖。赵仙村留存的“赵盾遗庄”石碑与这副楹联如一把密钥,唤醒后人对精神家园的归属感。

于赵仙村而言,这副楹联不仅是文化遗存,更是浸润乡风的精神甘露。如今,它更似一盅茶香,吸引四方来客循着文脉的气息,探寻古村的前世今生,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伯益庙这副楹联,是凝固的历史,是流动的文化。它以工整的对仗构建美学殿堂,以深邃的哲思启迪世道人心,在赵仙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茶过三巡,日至中天,紫砂壶里的茶水仍在沸腾,氤氲的茶香中,我们的讨论意犹未尽。临别时相视而笑,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早已化作萦绕心间的茶香。期待下次再聚,于袅袅茶雾中,继续聆听这副楹联诉说的千年长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