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01
■冯建国
闻喜县有个阳隅镇,阳隅镇有个吴吕村,吴吕村1098口人,就生活在稷王山的山脚下。村子三面环沟,一面临坡,坡岭相连,沟壑纵横,掩映在绿树荫丛中,远远看去很有诗情画意。抗日战争时期,吴吕村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神出鬼没、英勇善战、让敌军闻风丧胆的稷山大队就驻扎在这个村子里,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梁文英也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一位革命前辈。
吴吕村历史上很有名气,有着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底蕴,那座坐北朝南的后稷庙,创建年代至晚在元代时期。那孤傲的门楼挺立,沧桑的岁月铺径,表明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和五十三年(1788年)均有修葺。后稷庙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尚存的戏台、水陆殿,均为元代遗构,至今依然耸立于世,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分珍贵。
吴吕村另一处文物景点是梁文英故居。故居位于吴吕村中央,占地300多平方米,建于清嘉庆初年,是一座典型的晋南民居四合院,具有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的双重“身份”。随着“七一”的到来,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我们一行百里奔波,怀着追寻革命前辈足迹的崇敬心情,缓缓走进梁老故居。
梁文英1912年出生于这座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后就读于太原国立师范学校,1931年投身革命事业,后又进入山西纵死一队,在太岳根据地坚持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解放战争中,梁老先是参加临汾、晋中、太原三大战役,浴血奋战,痛歼顽敌。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在党中央的指挥下,梁老率184师进军大西北,又转战大西南,戎马倥偬,长途奔袭,先后围歼马步芳,攻破成都,摧毁国民党残部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西昌地区,担任军管会主任。解放以后,梁文英长期在云南省担任领导职务,并受周恩来总理的派遣,出使老挝指导工作。改革开放后,他调京筹建中国法学会,任首届法学会副会长、党组副书记,直至1982年12月离休,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2019年,梁文英儿子梁志俊义无反顾,将先祖的故居捐给村集体,在省文物局的指导下进行了维护和修缮。当我们走进故居的时候,看到的是文化的传承,是历史的演进。
故居的精华是那座写满了与风雨同行的门楼,无论从建筑上,还是文化上,都具有历史风情和现实意义。门楼上刻有两副对联,一副是“光前须种书中栗;裕后惟耕心上田”,意思是莫忘耕读传家,常思光宗耀祖,将人们带到一百多年前的农耕社会。另一副是“勤学立人行笃善;躬身丰家习俭素”,意思是勤奋学习,坦荡做人,践行忠诚,多办善事;亲身劳作,丰衣足食,朴素节约,蔚然成风。
小院不大,平日里十分静谧,却充满了丰富的内涵。整洁干净的院落环境,井井有条的设施摆放,告诉人们曾经的院主人,是一位勤俭朴素、持家有方的农家妇女,那一架生长茂盛的葡萄蔓,向人们讲述着她呕心沥血、相夫教子的久远故事。最有魅力的当是西厢房了,这里是梁文英出生和童年居住的地方,屋子里灶台、土炕、案板、面瓮等旧物,一下子将人们的思绪引向了曾经的时代,炕上的那张小桌,就是梁文英当年学习写字用的。
历史与现在,就像一条涓涓流水的小河,平静而充实地向前流淌着。紧挨故居的西边,是一座纪念馆,坐落在一片朴实的民居中。时值盛夏,天气炎热,人们怀着肃穆的心情,走进故居,走进纪念馆,回顾着中国革命的历史征程。纪念馆再现梁文英一生的革命生涯。展厅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巨人立论,伟人掌舵。第二部分是习近平引领,山西率先。通过图片和数字,让人们展望到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和阳隅镇跟党追梦的片段。第三部分的内容是文韬武略,报国为民。主要是梁文英的生平事迹,展示其在革命峥嵘岁月里,对党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第四部分是缅怀英烈,浩气长存。告诫后人要时刻牢记为革命牺牲的人民英雄,踏着先烈的血迹奋勇前进!第五部分是家国情怀,融入奋进。通过图片和文字,向人们展现出梁文英的家风家训、行为风范,其中有我熟悉的武佩珍生前事迹。武佩珍是梁文英的儿媳妇,也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她生前追逐梦想,踏实做事,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我为她的事迹感动,专程采写的《你这般执着到底为什么》一文,曾经发表在《中国税务》等杂志。回顾党的百年征程,历史的足迹就如同沙石贝壳般,点点滴滴散落在偌大的沙滩上,构筑起辉煌灿烂的历史华章,也成为人类文明交融与进步的结晶。第六部分是传承文化,携手追梦。神圣的文化遗产,激励着一代代人上下求索,奋勇向前,让人们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不会有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那天与我一同前去的还有梁志俊先生,他是梁文英的长子,虽然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却依然是精神矍铄、壮心不已,兴致勃勃地陪我们走完了全程。他告诫我们,所有的过往皆为序章,所有的未来皆为可盼,重要的是要不懈奋斗。
告别吴吕村时,正是红日当头、阳光炽烈,气温达到30多度,由运城市关工委授发的“红色教育基地”牌匾熠熠夺目,心中依然翻滚着汹涌的波涛。跟党追梦,就是让我们不忘党的初心,赓续红色基因,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先烈的求索,后辈的追随,老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仰,于是我想到诗仙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许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生生不息的优秀本色。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