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6-30
记者 杨颖琦
空间,或大或小,总孕育着无限的可能性。走进小巷,一处不起眼的书店里可能正在发生着一段动人的故事;来到乡野,一处旧宅里可能藏着一段悠久的历史故事;在城市的一角辟出一处小店,或将成为青年人创意落地的沃土……
小店,被称为城市的“毛细血管”。在运城,几乎每天都有一家小店创立,而一些由青年人创立的青春小店,让这座城市更加活跃。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盐池神庙附近的“治愈系”画室,探访关于这家青春小店的青春故事。
让艺术回归生活本质
在盐池岸畔,一家以大白墙为基调的画室静静伫立,这里没有绚丽的色彩冲击,没有刻意的艺术陈设,只有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旧木桌上,空气中弥漫着颜料与时光的味道。这家画室的主人南熙,正用她独特的理念,构建着一个让艺术回归生活本质的治愈空间。
画室主理人南熙
画室的诞生源于一个朴素的想法——打破艺术的高门槛,让艺术回归生活。“很多人一说到画画就觉得是高深的艺术,认为自己必须要有专业的功底才能触碰。”南熙在回忆创立初衷时说,“但我相信人天生就是会画画的,画个圈也是在艺术创作。艺术不该是高高在上的,它应该服务生活,治愈我们的心灵。”这种想法萌芽于她与朋友的一次互动:她教朋友绘画,朋友则教她插花,两人在互助中发现,当艺术卸下“专业”的包袱,便能成为连接人与人、抚慰情绪的桥梁。
因此,她和小伙伴一起创立了这间可以体验绘画和花艺的治愈空间。从选址到装修,再到各种摆件细节,她们俩都亲力亲为,在那个酷热的夏天来回奔波。从2023年开业到现在,画室未举办过开业仪式,却凭借独特的氛围和理念吸引了众多目光。南熙常常带着顾客去盐池边采集栾树枝条装饰空间,将老旧的消毒柜改造成陈列架,甚至用木材厂的边角料和玻璃定制镜子。“每一样东西都是慢慢添置的,就像画画一样,需要时间去打磨。”她认为,画室的诞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商业行为,而是一个与生活、与艺术共同生长的过程。
南熙的艺术背景为画室注入了深厚的底蕴。从小学习绘画的深厚功底及不断学习的生活态度让她在绘画这条道路上可以越走越远。而且她坚信艺术的价值不在于技法的高低,而在于能否与人心产生共鸣。因此,在运营中,南熙坚持“指导而非教学”的模式,只教授基础油画打底等简单技法,让学员在自由创作中感受成就感。
“画画是最容易获得即时反馈的事,你一笔一笔画下去,画面就会一点点成型,这种看得见的进步能极大提升人的自信心。”她曾带会员去看画展,起初大家只会说“好看”,而在画室学习一段时间后,他们能讨论色彩运用和构图技巧,“当他们能专业地评价画作时,我比自己画出好作品还开心。”
“看,这些都是我们的顾客画的,是完全零基础的。”南熙指着墙上一幅幅作品,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在她的画室里,这样的“奇迹”每天都在发生。从宝妈到职场新人,从对艺术望而却步的“小白”到能独立创作的“艺术家”,画室成了一个见证成长与蜕变的能量场,而南熙与顾客之间,也形成了一场温暖的互相影响。
让空间成为治愈密码
“一位在画室体验过的小姐姐将自己的画作发朋友圈后,有人评论她的光影画错了,我就告诉她,作品都有光影交错的时候,但重要的是你享受了创作的过程。只要你拿起画笔,就是美好的开始。”南熙回忆起顾客的经历时,语气中满是欣慰。
从创立之初到现在,“治愈”一直是她希望能给到走进这间画室的人的力量所在。画室的装修风格就是她理念的直观体现。不同于多数画室浓烈的色彩碰撞,她坚持用白色作为画室的主色调,再点缀一些柔和的颜色,让大家走进这里能放松下来。“画室的价值不仅在于教授绘画,更在于提供一个安全的情绪出口。”她说。
画室的每一件旧物也在无形中参与着治愈的过程。那架二手钢琴常被顾客轻轻弹奏,悦耳的音符总能引发大家会心的笑声;斑驳的藤椅成为拍照打卡点,顾客们坐在上面仿佛回到了童年;甚至那个还在工作的老消毒柜,也被用来陈列学员的作品,仿佛在诉说“旧物也能焕发新生”的哲理。“曾经有个顾客说,看到这些有故事的老物件,就觉得自己的烦恼也没什么大不了,时间会把一切打磨得温柔。”她说。
画室创立以来,南熙发现,来画室的顾客中女性占绝大多数,她们大多被家庭或职场的压力困扰,渴望在绘画中寻找喘息的空间。“有位全职妈妈第一次来的时候特别拘谨,说自己‘手残’肯定画不好。”她递过画笔,没有过多技巧指导,只是让她跟着感觉画。“3个小时后,她看着自己完成的画哭了,说这是她第一次为自己做一件‘无用却开心’的事。”如今,这位女士不仅成了画室的常客,还跟着南熙接民宿的墙绘单子,用画笔为自己带来额外收入。
这样的故事在画室里屡见不鲜,看着大家在这个空间里越变越好,她感觉自己这个决定做得非常对。在画室之外,她还会带着相熟的会员接墙绘订单、帮民宿绘制装饰画,学员的作品卖出后,她会将佣金全额返还。“有位全职妈妈的画卖了钱,她激动地说这是她当妈妈后第一次靠‘自己的本事’赚钱,那种喜悦是金钱无法衡量的。”南熙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员们不仅收获心灵治愈,更能实现自我价值。“看到大家因为画室而产生的积极改变,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特别有意义。”她说。
如今,画室的试营业仍在继续,就像一幅未完待续的画作。南熙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看着顾客们带着坏情绪而来,握着画笔时逐渐放松,最后捧着自己的作品露出满足的笑容。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南熙用白墙、旧物和一支支画笔,为都市中忙碌的人们搭建起一个可以栖息心灵的角落,让艺术真正成为治愈生活的良方。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