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6-30
“我昨天开始咳嗽得厉害,你帮我看看。”“姨,你把舌头伸出来。昨天偷吃杏了吧!”“你咋知道?”“前两天感冒还没好彻底,吃点杏就会咳嗽,没啥大事。”说罢,屈丽丽在卫生室门诊登记册上记下看病信息。
屈丽丽是临猗县医疗集团耽子镇陶唐村的大学生村医,从爷爷的牛皮药箱到如今的电子诊疗设备,从土坯房诊室到192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室,屈丽丽一家三代村医跨越半个世纪的坚守,让“健康守门人”的故事在陶唐村生根发芽。
做好公卫 服务村民
屈丽丽1984年出生,2007年1月起便扎根陶唐村卫生室,2021年通过大学生村医招聘计划,正式成为派驻陶唐村卫生室的一员。
走进陶唐村卫生室,诊断室、中药房等6个功能室窗明几净,40余台医疗设备整齐排列,180种常用药品覆盖感冒、慢性病等常见病治疗。
屈丽丽为村民诊脉
“丽丽,我腿疼,你给看看。”“我家孩子今天还用贴膏药吗?”“昨天吃完药,感觉好多了,今天继续吃吗?”……一早上,屈丽丽挨个为村民诊治,几乎没有时间休息。
11时许,屈丽丽趁空闲拿上药瓶,准备上门给安引仙的丈夫输液。“这位老人患有脑梗,行动不便,在家输液他上厕所啥都方便。”屈丽丽说罢,背起药箱就走。
每周一到周五,屈丽丽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上午坐诊,下午随访。她的足迹遍布陶唐村每条小路。村里每一位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如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签约服务的家庭医生是哪几个,她都了如指掌。“李奶奶,您的血压控制得很好,降压药一定要准时吃。”输完液,屈丽丽顺路给村民李奶奶做了慢性病随访,量完血压后,还顺手查看了李奶奶的药瓶。
屈丽丽在村民家中随访
“遇到记不住用药方法的村民,我就把注意事项写下来贴在药瓶上;碰上行动不便的村民,我也会定时上门做康复指导。”屈丽丽说,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是卫生室的一项重要工作。
由于屈丽丽工作扎实认真,陶唐村卫生室2023年1月被临猗县耽子镇卫生院评为“2022年度先进卫生室”。
不断学习 守护健康
为了提升医术,屈丽丽把学习当作日常:2020年参加临猗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跟着老中医学推拿;2024年考取执业医师资格,同年9月又在运城参加了村医能力提升班。如今,她既能用西医精准诊断儿科常见病,又能熟练运用针灸、拔罐等6种中医适宜技术。
屈丽丽为孩童艾灸
“去年腿摔了以后,总感觉不得劲。丽丽的手法准,按完舒服得很!”82岁的村民周自在笑着说,丽丽的医术没得说,附近村的村民有啥头疼脑热都在这看。
“爷爷总说‘村民喊你一声大夫,就是把命托付给你了,我们得对他们负责’。”屈丽丽说,“我大学临床医学主攻的是心脑血管科,后来专门去西安学习儿科,现在还不定期去太原学习中医,就是希望不断提高能力,更好地服务村民。”
如今,在陶唐村,孩子们见到屈丽丽会喊“丽丽阿姨”,老人们把她当女儿一样信任。屈丽丽还和医护人员组成团队,让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小病诊疗+中医调理+公卫服务”的一站式健康管理。
“爷爷和公公守护了陶唐村村民数十年的健康,现在轮到我了。”屈丽丽说,三代村医的坚守,藏在卫生室的变迁里。以前的土坯房已变成带卫生间的砖瓦房,牛皮药箱换成了智能健康一体机,但“简、便、廉、验”的服务宗旨从未改变。
那天,当傍晚的阳光缓缓掠过卫生室的玻璃,屈丽丽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邻村一位村民咨询儿童用药方法。她一边回复一边走向药柜——这条守护村民健康的路,她会继续走下去,像爷爷药箱里的草药香一样,永远萦绕在陶唐村的炊烟里。
记者 陶登肖 摄影 记者 景冬波 陶登肖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