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遍地黄花是金针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6-30

本报特约通讯员 王 洁

眼下,盐湖区王范乡的200余亩黄花菜迎来成熟采摘期,成片的黄花宛如金色地毯铺展田间,工人们穿行其中,奏响丰收乐章,小小“金针菜”正化作群众增收的“真金白银”,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走进王范乡黄花菜基地,但见饱满的花蕾缀满枝头,清晨的露珠在花瓣上晶莹闪烁。当地众合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慧峰介绍,黄花菜遇光即开,食用与经济价值会随之降低,因此采收需与时间赛跑。自6月中旬进入采摘季,基地每日凌晨三四时便组织30名至50名工人,抢收10个小时左右,日均采摘量达两千公斤。“今年是种植黄花菜的第5个年头,目前已进入丰产期,有40天左右的采摘期,将为村民带来可观收益。”刘慧峰说。

黄花菜生产周期短、收益持久,是极具潜力的特色产业。2020年,盐湖区从大同市引进该产业,在王范乡规模化种植。5年来,王范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程采用人工除草,使用农家肥、有机肥,从源头保障产品品质,打造纯天然无公害品牌。目前,黄花菜主要供应运城本地市场,现摘现发的模式让市民第一时间品尝到新鲜美味。

产业兴旺不仅富了村民口袋,也美了乡村“面子”。金灿灿的花海吸引众多游客慕名打卡,市民孙晓英便是其中之一。“偶然路过这片基地,被美景吸引,听说还是无公害种植,准备买点带回家尝尝。”游客的到来,更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谈及未来,刘慧峰透露,基地将扩大种植规模,探索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让黄花菜成为村民的“致富花”“幸福花”。从田间到餐桌,从经济作物到旅游景观,盐湖区黄花菜产业正以多元形态蓬勃发展,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一抹亮眼的金色。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