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时间:2025-05-30
□孙黎
运城博物馆《本草撷华 中医药文化器具展》民国《小儿推拿活婴全书》(祥发堂藏板) 记者 刘亚 摄
推拿,被誉为“元老医术”。属于中医外治的范畴,是一种“以人疗人”的物理治疗方法,也是民间主要的养生保健方式。起源:推拿疗法在我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我国最早运用按摩的时代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在生活和劳作中,常会因外伤而出现疼痛,会本能地用手或木棒等工具按摩或轻扣不适部位,以此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在这种经验的积累下,他们把本能的按抚行为演变成了系统的治疗和养生方法。历史:早在殷商时期文献中便有初载,当时巫吏利用包括推拿按摩在内的一些民间疗法的效果来印证其神力。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途径虢国时,运用推拿等手法治愈了虢太子暴疾尸厥之症。发展至隋唐时期,推拿疗法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如《千金要方》中记载的按摩治疗“小儿鼻塞不通”“夜啼”“腹胀满”等。《续神仙传》中记载唐杭州县吏马湘以“竹杖打之”治疗腰、腿不适之症,是器械拍打手法的最早记载。此后又推陈出新,如《圣记总录》中用生铁熨斗摩项治疗风热冲目;《医说》中搓滚竹管治疗骨折后遗症;《回回药方》中用“脚踏法”、“擀面椎于脱出骨上”治疗脊柱骨折等。由于明清时期因“崇儒尊道”的封建礼教占据统治地位,认为推拿“有伤大雅”,乃劳力者之“贱技”,非“奉君之道”,故而推拿疗法逐渐被政府冷落。相反,推拿转向民间后倍受推崇,竟演化出多种流派,如湘西的小儿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山东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上海的拥法推拿等。 (《新民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