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5-27
在中心城区中银大道宏运文博文创店,每当玻璃门轻启,踏入店内的市民总会被一面充满魔力的“科技墙”瞬间吸引。
国保单位投影互动墙
这面看似朴素的浅米色墙面上,一幅运城区域地图宛如历史长卷般徐徐铺展,全市13个县(市、区)的102处国保单位标识,在其上若隐若现、微光闪烁。地图之上,连绵起伏的山峦以简约线条勾勒,古建筑的塔楼与庙宇飞檐翘角翩然欲飞,尽显古朴典雅之美,蒲津渡铁牛等标志性元素巧妙融入其中,无声讲述往昔岁月的沧桑与辉煌。
“哇,快看!宫殿亮起来了!”住在附近的初三学生小雨好奇地将指尖轻轻按在“永乐宫”图标之上,刹那间,水波状的涟漪从指缝间四散蔓延,朱红色宫门缓缓开启,壁画里的仙子踏着祥云、身披霞光,款款而来,“无极”“纯阳”字样清晰可见。身后的店员黄颖见状,热情指引:“姑娘,再点这里试试!”当小雨的手指刚触到“关帝庙”图标,墙面突然暗下来,一束追光灯投出关羽横刀立马的剪影,马蹄声、嘶吼声从画面深处传来,好似战马正从千年之外的战场奔腾而至。
在山西宏运文博产业有限公司内,这面国保单位互动科技墙已然成为炙手可热的新晋“文化打卡点”,其别出心裁的创新文化体验,吸引着众多市民慕名而来。当参观者的指尖轻轻触碰墙面,102处国保单位的图文介绍便会在灵动的动态水波特效中缓缓舒展。再轻触屏幕,那些镌刻在砖雕木刻里的历史故事、凝聚在古建群落中的营造技艺,便会以音频的形式娓娓道来。“这些图案绝非简单的装饰,而是将地理标识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完美融合,既予人以视觉美感,又具有趣味性的互动装置下,唤起每一位来馆市民对这片土地深沉的向往与打问。”宏运文博文创店总经理李庆涛说。
文创冰箱贴
这面长8米、高3米的互动墙,是由市文保中心精心为全市国保量身打造的一个浓缩文化空间。去年,运城市考古队牵头成立山西宏运文博产业有限公司,致力于让文物“活起来”从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
“文物活化利用,关键在于‘创’。”李庆涛说,围绕这个“创”字,团队在文字创意、图式革新、产品设计、业态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致力于全方位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我们将运城所有国保单位纳入其中,像永乐宫、解州关帝庙、后土祠等,通过精准还原每一处细节,借助先进的系统装置,让参观者能够一键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黄颖说。比如有人用手指选中地图上的万荣县,就会出现国保单位光标,点击“万荣东岳庙”图案,墙上立刻跳出庙宇全貌,紧接着,醇厚的声音便在耳畔响起:“东岳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总体布局宽舒有序,其中飞云楼富丽多变、巍巍壮丽之势冠于全庙,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水平……”
在互动墙一侧,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静静陈列,每一件都小巧玲珑、别致精巧。印有秋风楼、国保牌匾等图案的冰箱贴、笔记本,也随着互动墙的走红而备受青睐。“许多孩子听完国保故事后,便对这些文创产品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将文创产品带回家,还会把国保故事分享给同学,让文物魅力不断传递。”黄颖介绍。
“我们希望古老的国保,能从展柜里的历史见证者,化身为与年轻人对话的时光使者。”谈及创作初衷,李庆涛说,“在博物馆里,我们看到许多孩子对文物展品充满好奇,那一刻我们意识到,利用互动展陈的方式,既能激发年轻人的兴趣,又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铭记历史文化。”于是,团队将科技与国保单位、文创产品巧妙结合,让文物真正实现了“可看、可听、可互动、可带走”。目前,文创店内已研发了“国保盲盒”“古建拼装模型”等百余款,陆续推出上新了20余款创意产品,而这面科技墙,则成为生动的“文化说明书”,为这些产品注入灵魂。
西阴陶考古盲盒
作为集文化展示、休闲体验、互动交流于一体的城市文化“会客厅”,这里不仅能让人翻阅典籍、聆听文创故事,更能在科技的脉动中,触摸到历史的厚重肌理。据李庆涛介绍,公司下一步还将搭建文物线上展览与数据库,让公众足不出户,便能“云游”蒲州故城、泛舟黄河古渡。同时,借助互动式AI技术,在全市A级景区与部分开放文保单位训练垂域大模型,以多语种、多维度的AI交互终端,为传统人工服务注入科技新动能,让每一处国保单位都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分享的鲜活文化现场。
站在这面会“说话”的墙前,指尖轻点,那些藏在国保单位里的老故事,就顺着特效演绎,慢慢走入人们心里。
文/图 记者 游映霞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