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5-26
□记者 韩立
文物名片
主角:铜道教造像
出生时间:明代
尺寸:通高137.2厘米、座高23厘米、座宽20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在盐湖区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尊明代铜道教造像静静伫立,散发着古朴而庄重的气息。这尊造像为馆藏三级文物,原运城市火神庙征集迁入,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保存较为完好,成为人们窥探明代道教文化和铸造工艺的一扇窗口。
造像通高137.2厘米,底座高23厘米,宽20厘米,整体造型高大且比例协调,尽显威严庄重之感。造像呈坐姿,姿态沉稳安然。头戴道冠,冠的形制精致,虽历经时光磨损,但仍能看出其上雕刻的细腻纹理。长眉凤目,线条流畅自然,凤目微睁,眼神深邃而平和,仿佛洞察着世间万物,又似向信众传达着慈悲与关怀。鼻梁挺拔,增添了几分英气与肃穆。颌下留有长髯,丝丝缕缕,清晰可见,这不仅展现出造像人物的仙风道骨,也反映了明代对道家仙人形象塑造的独特审美观念。造像身着道家服饰,衣纹自然下垂,流畅的线条如灵动的水波。这些衣纹的刻画绝非随意为之,而是巧妙地展现出服饰的质感,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其施出的手势,是道教仪式和法术中重要的肢体语言,为研究明代道教仪式和教义提供了直观的实物依据。
从铸造工艺来看,这尊明代铜道教造像历经数百年依然保持着坚实的质地,表面虽有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但这反而为其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可以想象,在当时的铸造过程中,工匠们对细节把控精准,无论是细微的面部表情,还是服饰褶皱的纹理走向,都栩栩如生,堪称精工细作。这种精湛的技艺传承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传统,又融入了明代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尊造像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研究明代道教文化、社会生活以及宗教信仰的重要实物资料。它见证了明代道教在河东地区的传播,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道教神祇的尊崇和信仰。通过对这尊造像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明代的宗教思想、审美观念、铸造技术等诸多方面,为还原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提供有力支撑。在盐湖区博物馆的悉心呵护下,这尊明代铜道教造像将继续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