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非遗草编促增收

——闻喜县南城社区开展非遗玉米皮手工编织培训侧记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5-16

为帮助辖区居民提升就业技能,更帮助易地搬迁至闻喜县的居民拓宽增收渠道,5月13日,闻喜县社区服务中心南城社区联合闻喜县蓬笠草编专业合作社,开展了“手工编织促增收,妇女就业展风采”编织培训,这是该社区自2024年12月正式开办非遗草编手工编织培训班以来的第五期培训,也是该社区倾听社情民意、聚焦居民需求,创造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居民创收结合,让非遗草编促进居民增收的生动实践。

一个社区为什么会开办编织培训班?培训老师从何而来?学员如何接单挣钱?记者从南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王聪慧那里得到了答案。“我们社区网格员一周5个工作日,有4个工作日在小区里走访、入户调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社区有些妇女送孩子到学校后就‘闲下来了’,于是我们就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些人既能顾好家又能实现再就业,帮助他们掌握技能的同时挣到钱。”王聪慧说,“经过多方考虑,我们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在桐香苑安置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搭建了就业培训平台,并结合手工编织工作时间灵活、自由的特点,开办了手工编织培训班。授课老师我们聘请了闻喜县社区服务中心的党员省级非遗草编传承人叶菊英老师,叶老师同意免费授课,并且接单后将带领编织技能合格的学员一起制作,任务完成后按件发放报酬。”

值得注意的是,南城社区开展的手工编织培训班还不同于一般的编织培训班,因为他们的培训班上用于编织的原材料很有特点。据了解,非遗草编的原料就是废弃的玉米皮,最原始的玉米皮通过去杂去劣,选料、熏白、染色后就可用于编织,编织出来的产品绿色又环保。这个极具特殊性又有普遍性的原材料成为参加编织培训班学员们津津乐道的一个点,也成为学员们对非遗草编产生兴趣的起点。

2024年12月,南城社区开展了第一期非遗草编培训班,为期4天,成功将非遗草编项目引入了闻喜县桐香苑安置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今年的4月4日至6日,4位易地搬迁至南城社区的妇女凭借娴熟的技艺高效完成了一个腰鼓编织任务,成品质量获认可,任务结束后,每人获得了325元报酬。董珍珍是通过编织获得报酬的妇女之一,记者采访她时,她拿着织好的小篮子、抱枕向记者展示着并且高兴地说道:“我现在可喜欢编织了,编织需要动手也要动脑,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锻炼,生活中常见的玉米皮被编织成小金鱼、小篮子、小背篓等样子时,既让人有成就感也让人惊讶,我自己就是农村的,玉米皮见过太多了,但是真没想到玉米皮还能这样用。”

南城社区的有关负责人表示,非遗草编培训班通过“非遗+”的形式为居民搭建了创业就业的“致富桥”,不仅让居民学习了传统技艺,还能促进居民就业增收。接下来,该社区将持续关注居民需求,积极挖掘特色非遗资源,不断加强非遗保护传承,让居民感知非遗、了解非遗的同时,为居民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 吴 娜)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