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5-14
杨颖琦
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不少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因自带严肃属性,容易获得“陈词滥调”“空洞宣传”的“差评”,使得作品在播出时未能展现出其应有的光彩。而近期播出的法制剧《无尽的尽头》却跳出传统的叙事套路,以其深刻的社会主题、巧妙的叙事手法,将“老故事”讲出“新意味”,更让无数观众为剧中人物遭遇“长叹一口气”。
孩子的世界本该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的,而有些孩子,却生活在黑暗和恐惧中。电视剧《无尽的尽头》将镜头聚焦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采用“单元剧”的叙事模式推进剧情,将“未成年人犯罪和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这一宏大命题拆解为一个个复杂而具体的案例。“三少年校园霸凌案”“逼迫未成年人盗窃案”“游湖杀子案”等取材于社会事件的真实案例,以抽丝剥茧的呈现方式,让观众感受到现实的冲击力。那些案件背后复杂的现实和人性,让观众得以窥见隐藏在现象深处的原生家庭失能、儿童保护漏洞等社会痛点。
在演绎过程中,剧集并没有停留在对犯罪行为的简单呈现上,而是试图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挖掘未成年犯罪的根源,直面现象背后的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对未成年人心理和行为的深刻影响。陆广福、涂怀伟等“恶魔父母”将子女推向死亡的深渊,而林之桃的童年因郑雁来的救助得以幸免,凸显了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命运的决定性影响;甄荣与母亲的相处,则反思了家庭教育中情感沟通的缺失。
未成年保护,不仅是保护,也有惩戒。电视剧以案普法,将冰冷的法条通过鲜活的案例生动展现出来。如对于屡教不改的犯罪少年黄家旺不再只是陈词滥调的教育和感化,它同时也呈现了依法惩治的一面。同时,电视剧也借由剧中人物的台词向观众解释说明了量刑的标准,侧面为看了剧情愤愤不平的观众答疑解惑。
剧中的人物的演绎也丰满而立体,有血有肉。检察官林之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英雄”,而是一个在复杂现实中不断挣扎、成长的普通人。深受原生家庭之痛的她在最初成立“未检办”时非常抵触,但在与孩子们的一次次接触中,她被这些孩子们的纯真所温暖,也为孩子们的伤痛落泪。在办案过程中,她始终坚守法律底线,同时又努力为犯错的未成年人争取改过自新的机会。狱警白恩宇则展现了另一种温暖与力量。他在面对失足少年时,不仅关注他们的犯罪行为,更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为这些孩子带去希望,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这种“以爱化人”的方式令人动容。
此外,剧中对未成年人的刻画也极具深度。无论是因校园霸凌而坠楼的张文轩,还是因家庭问题而误入歧途的陆声,他们的故事都让观众深感痛心。那些“犯错”的孩子并非天生的“恶魔”,而是被家庭、社会的黑暗吞噬的受害者。剧中通过他们的视角,展现了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挣扎,让观众对他们的命运产生深刻的同情与思考。
《无尽的尽头》就如同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这一严肃社会议题的严峻现状,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撑起一片晴朗天空。就像剧中张贴在“未检办”墙上的标语“给孩子一个未来”一样,虽然成长的道路上充满了“无尽的尽头”,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