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4-16
杨颖琦
“你有没有想过,你认为的美的标准,到底是由谁制定的?”在近期播出的电视剧《以美之名》中,主创借剧中台词,向观众发出“灵魂拷问”。
在“颜值即正义”观念盛行的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愈发狂热,随之兴起的医美行业也迎来发展机遇。电视剧《以美之名》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社会现象,以医美行业为背景,通过精彩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入剖析了医美背后的复杂生态,以及人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的种种困惑,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美的深度探讨。
在传统医患叙事框架之外,电视剧《以美之名》首次聚焦当下整形修复与医疗美容行业,围绕两位性格与理念截然不同的整形医生,在她们接诊的一个个患者、攻克的一台台手术背后,讲述了社会大众对“美”的规训、一心只想做好手术的医生如何在经营和专业的博弈中坚守本心,以及两位亦“敌”亦友的职业女性在行业中相互扶持的故事。
在剧情上,电视剧通过一系列由真实案例改编的故事,直击医美行业的敏感议题。剧中,“恐龙女孩”方婷因先天面部肿瘤饱受歧视,乔杨冒险为她进行全切手术,只为帮助她重获尊严;家暴幸存者江蓉在修复疤痕时遭遇网络暴力,手术对她而言,不仅是外貌的修复,更是与过去伤痛告别的心理救赎;还有盲目整容的年轻女性,因受到商业营销“标准美”的影响,陷入容貌焦虑,最终因手术风险与乔杨爆发冲突……这些故事情节不仅展现了医美的医疗属性,更揭露了其背后的行业乱象,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医美行业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轨迹。自信张扬的乔杨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的坚持和执着令人敬佩。面对行业潜规则,她敢于直言,不惜与医院管理层发生冲突;在为患者做手术时,她全力以赴,将患者的尊严和利益放在首位,用人文关怀建立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面对患者的担忧时,一句“别怕,你负责睡一会,我负责叫醒你”,也展现了人性的温度。而周静雯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她精明能干,深知商业规则。为了让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在一定程度上,她会向现实妥协,但在内心深处,她还坚持着对良知和对美的追求。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她逐渐认识到医美不仅仅是满足市场需求,更要关注患者的内心需求。
剧中的女性在男性主导的医美行业中,凭借自己的专业实力和努力,赢得了尊重和话语权,她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女性不惧展现自己的野心,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职场中实现自我价值。
对美的深度探讨也是这部剧的亮点之一。我们平常听到“整形”二字,往往都会认为是追求更加漂亮的或者当下流行的脸,但实际上,求美只是整形的一部分。那些患者的真实经历让观众看到了整形不只是简单的注射、割双眼皮等,更大的一部分是修复,为那些需要的人带去正常的生活。这些情节设置不仅让剧情落地,还打破了大家对这一行业的刻板印象。
该剧中,患者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困惑,他们渴望通过医学的力量让自己重新建立内心与生活的秩序。方婷因为先天面部肿瘤而自卑,她希望通过手术改变自己的容貌,获得社会的认可;江蓉遭受家暴后,脸上的疤痕成为她内心的伤痛,修复疤痕对她来说,是重新找回自信和尊严的方式;而那些盲目追求“标准美”的年轻女性,在整容后却发现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反而陷入了更深的焦虑。这些情节让观众明白,美不应该被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美,真正的美来自内心的自信与从容,是敢于直面自己的不完美,是自我和解后的那份坦然。
在网络时代,各种观念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也为我们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焦虑。大家好像很容易被外界标准困住,却找不到走出的方法。这部剧通过对真实案例的温暖演绎,向观众强调“美从来不被定义”,而剧中“整形整的不是脸,而是心”更被观众称为“祛魅容貌焦虑的教科书”,直呼“医美是选择题,不是必答题。”诚然,人人都有追求美的自由,但我们更需要先建立自己心中关于美的秩序。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