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解铁科:仁心妙术破解患者之痛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4-25


解铁科(左)与同事分析患者头颅片

在医学界,有一种疼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痛。这种疼痛来如闪电、犹如刀割,每每让患者痛不欲生。

运城市中心医院疼痛科主任解铁科,用一项创新技术,为饱受折磨的患者带来了新生。

“痛”不欲生的煎熬

“就像有把刀架在头顶,随时等着落下来。”解铁科的一名患者曾这样形容三叉神经痛的煎熬。

三叉神经由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3个分支组成,其疼痛发作时毫无预兆,吃饭、说话、洗脸、刷牙,甚至微风拂面都可能触发突如其来的“疼痛风暴”,且疼痛持续时间从数秒到数分钟不等,一天内可能反复发作数十次。

长期疼痛往往导致患者无法正常饮食、睡眠,更因其不可预测性而产生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甚至诱发“疼痛恐惧症”,对身体及生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微创技术应运而生

在解铁科接诊的患者中,有些人辗转多家医院始终无法确诊病因;有人被误诊为口腔问题,拔除了多颗牙齿。提及这些,解铁科深感痛惜。

然而,传统的三叉神经痛治疗通常需进行开颅手术,不仅风险高、费用昂贵,且术后恢复期长。如何为患者找到一条快速缓解疼痛之路?解铁科暗下决心,开启了不懈的探索之旅。

在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中,他了解到“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这一微创治疗。该技术仅需在患者面部进行微小穿刺,通过球囊选择性压迫痛觉神经纤维,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即可达到根治效果。

这项手术如同暗夜里的曙光,为解铁科指明了一条解决问题的路径。

练就一双“透视眼”

由于该技术尚未普及,学习资源有限。眼看着微创技术能够解决患者问题,却无法应用,解铁科焦急万分,决心自行探索微创疗法。

在他的办公桌上,常年摆放着一个头颅模型。这是他钻研医术的得力助手,也是他最为珍视的“宝贝”。每天,解铁科都抱着头颅模型,反复研究解剖结构、血管分布及神经走向。同事们常打趣道:“解主任最宝贝的东西就是头颅。”

正是这份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磨砺出一双“透视眼”。在他眼中,患者的脸部不再仅仅是表面皮肤,而是由复杂的神经网络和肌理层次构成的立体结构。这使他在手术中能够精准穿刺,一针到位,将微球囊准确地放置到预定位置,同时避免了对纵横交错的血管造成损伤。

自此,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在他的引领下,率先在运城开展,已惠及千余患者。

十几分钟改写人生

“谢谢你,我终于能好好活着了!”术后,患者紧握解铁科的手,热泪盈眶。

这位长期饱受三叉神经痛折磨的老人,因为疼痛,精神几近崩溃,甚至萌生了轻生的念头。

凭借精湛医术,解铁科仅用十几分钟的手术,便成功解除了患者的病痛,且患者术后恢复迅速,第二天即可出院,大幅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经济负担。

解铁科常说:“医生的使命,就是要让患者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他的创新精神和对医术的不懈追求,真正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

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因这项技术摆脱了“天下第一痛”的困扰。从探索到突破,从理论到实践,解铁科用创新诠释医者仁心,用技术点亮生命希望。在攻克疼痛医学的道路上,他仍在不断前行。 (记者 卫行智 文/图 )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