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怪诞——“辄耳暱之”

来源:时间:2025-04-18

杨建民

“怪诞”是引发人们发笑的一个重点。冯梦龙对此有说辞,“人情厌故而乐新,虽雅不欲怪,辄耳暱之。”他说人情是喜新厌旧,人们虽然自己表现雅致,不愿作怪,可却很喜欢听那些怪诞事物。这倒符合心理学原理。

怪诞举证,也有趣。说唐代长安城的街市,有一帮恶少混混喜欢在身上刺青。有个叫张干的,左胳膊扎了“生不怕京兆尹”;右胳膊上扎着“死不畏阎罗王”。还有一个叫王刀奴的,花了五千钱招来刺青的高手,在自己的胸腹部,扎绘了“山池庭院”“草木”“飞禽走兽”,不仅细致、栩栩如生,还上了各种颜色。

“京兆尹”是京城掌管治安的首领,这两个胳膊和胸腹部扎刺青的,虽然希望不怕京兆尹,可偏偏让当时的京兆尹薛元赏抓了去。大约是话说得碰触到这位大人,他居然将两人“悉杖杀之”。

《笑史》中的举例,许多在今天的眼光看去,不过有些“痴”罢了。譬如有个姓王的哥们,好清洁。服侍的人帮他穿衣,必须得用白纸把手指裹起来。一次,一只狗跑到屋中柱子旁撒尿,他马上令门生取水来洗;不满意,让取刀刮削;又说不行,得把柱子拆换掉。这思维太过极端。

大诗人王维也有洁癖。他在辋川居住时,地下不能有“微尘”,每天必须用十几把扫帚打扫,很快把扫帚用坏了,便专门让两个小童扎捆扫帚,就这样有时还不够用。支持这样的洁癖,得不少钱。幸好王维工资很高,钱足以够他如此花销。

明德年间,有位徐姓的医官,在医病时,皇帝扶了一下他的左肩。他便“制一龙爪”在左肩上。见到人需作揖时,只用右手。冯梦龙说:“真是怪事。在极端背景下,人们的所谓尊崇,也真个错乱。”

有传说苏东坡早晨起来喝茶,自称“浇书”。其实后人说的此类故事,多来自晋朝人郝隆。此人读书不少,每到七月七日晾晒衣物和经书时,郝隆便在太阳地下袒胸露腹躺着。人们问他为何如此,他回答:“我晒书。”自负之情,溢于言表。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搁在“排调”一目中。“排调”,有研究者认为即为今天的“幽默”。

(《今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