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时间:2025-04-11
□金陵小岱
古人外出赏花要看日子,花朝节、清明节、寒食节等民俗节日是外出赏花的大好日子。不过花朝节多在二月,此时北京的天气还非常寒冷,所以赏花活动大多都在私人宅院里进行。明代的袁宏道偏不信邪,他在《满井游记》中写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每到花朝节,他想出门赏花时,在外冻得没走到一百步就又回家了。
到了清明节,春暖花开,北京郊边的风景区就挤满了游客。明代的北京游客最喜欢去高梁桥、草桥一带去踏青游赏。据《长安客话》卷三记载:“春时柳堤垂青,西山朝夕设色以娱游人。都城士女藉草班荆,曾无余隙,殆一佳胜地也。”尤其是高梁桥一带“桃柳当候”,各个阶层的人都前来赏花,“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古代北京的寺观也是春日赏花的好去处。据《北京岁华记》记载:“四月初一日,戒坛开,城中人多往西山。初八日,各寺浴佛。十三日,上药王庙。诸花盛发,白石庄、三里河、高梁桥外皆贵感花场,好事邀宾客游之。”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韦公寺,又名“弘善寺”,位于左安门外,明正德年间的宦官韦霦(bīn)创建。当时明代的北京有“七奇树”,韦公寺庙占了三棵,所以它名气很大。
《帝京景物略》中有大篇幅文字描绘韦公寺的春日美景。除了韦公寺外,北京其余寺观由于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等因素,栽种的春花各有不同,每个寺观都有自己的“特色春花”。到了春日赏花季,各个寺观还会举行赏花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雅士与平民百姓前去观赏。 (《北京青年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