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天地之间有杆秤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3-14

□记者 刘亚

天地之间有杆秤,代表着古人的造物智慧,也折射了交易往来之情。秤尾的起伏,亦是人心的起伏,一头挑起人间生计,一头挑起天地良心。最近,记者走访了运城博物馆、河东池盐博物馆,看到密集堆放着很多盐业石权、铜权、铁权,以及硕大的清代盐秤,还有用毛笔写着“公平交易”字样的民国时期的盐斗。在古人眼中,这些衡器是公平公正的象征,也是天地良心的标尺,一桩桩交易就在秤砣与秤杆的此起彼伏间完成。

近年来,有一些网友通过抖音等平台发布其在水产店购物时遭遇“鬼秤”的视频。接到投诉后,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及时进行了处理。“鬼秤”这个话题,一时间引发网友热议。运城市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开展市场交易电子计价秤“缺斤短两”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电子计价秤违法违规行为,在全市集贸市场、河东驿站等处设置公平秤,引导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敦促市场经营者规范经营行为,倒逼不法商贩严守计量法规,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秩序。

古人收盐场景

平天下之争 昭天下以信

“太古之时,淳朴不争,交易之间,民不求丰,及民智渐开,诈伪遂来,不有以定其标准,则强者凌弱,智者欺愚。自黄帝命隶首作算数,度量衡由是而成。度以定长短,量以定大小多寡,衡以定轻重,所以平天下之争,而昭天下以信也。”(王孝通 著 宫云维 整理《中国商业史》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争霸,范蠡协助越王勾践获胜后,辞官归隐,来到齐国海滨东莱一带,以煮盐谋生。那时,市场交易没有称重工具,都是用眼睛估堆儿,小贩们常常因货物的不同,估量不准。特别是范蠡因经营的海盐分量重、体积小常吃亏。范蠡做生意非常重视信誉,他认为诚信是商业活动的根本,在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不做欺诈之事,不取不义之财。为了能公平公正地交易,范蠡造出了杆秤。古时一斤为16两,范蠡便在秤杆上设置了16颗星,分别为象征“天”的南斗六星、象征“地”的北斗七星和象征“福禄寿”的三星。意在提醒人们,做生意要无愧于天地,不可做有损福禄寿之事。换句话说,古人在做秤的时候,都相当于发了誓言,用秤的时候绝对不能缺斤短两,少一两损福,少二两伤禄,少三两折寿。如果给别人多称了几两,那就是给自己增福、加禄、添寿。

在垣曲县博物馆,有一件宋代元祐年间用青石刻凿而成的石权——垣曲店下样。那些经营运城到垣曲潞盐运输生意的商人和众人,共同商议,私下约定置立三个店下样,分别放在安邑、含口、垣曲,铭文就是他们之间的契约。1958年,在垣曲县古城镇东滩村出土的垣曲店下样就是其中之一。这个石权解决了盐货交易中缺斤少两、用秤不公平、因度量衡不同而影响交易秩序的问题,避免一旦出了问题无人承担。店下样不仅维持着整个运盐商队内部成员关系的和谐与稳定,而且也对勾当人、主事人的行为起着监督作用。

唐朝的立法实践

文化学者刘永加先生告诉记者,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非常繁荣的时期,长安城里商品荟萃,“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当时,长安市场上的商品大致可分为粮食、纺织品、皮革、蔬菜水果、海鲜、日用品、生产用具、文化用品、丧葬用品等20多个种类,品种繁多,不可胜计。

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给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唐长安的商业活跃,生活物资供应富足,这得益于商业的大发展与严格的市场管理机制。唐代,在县治以上的地方才允许设置市场。《唐会要》记载:“景龙元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在京城长安,东市与西市规模庞大,是最重要的工商业市场,市场内店铺毗连,商贾众多,贸易极为繁盛,物质极其丰富。

唐朝廷对长安市场实行严格的管理,在太府寺之下,东、西市中分别设立了市署与平准署等市场管理机构,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在《唐律疏议》和管理市场的法令《关市令》中都有对市场交易方面的明确规定。

唐朝廷实行严格规范的市场管理,制定了“严打假冒伪劣、杜绝缺斤短两、三天无条件退货、物价必须合理、特殊交易立劵为证”等法律法规。

关于“杜绝缺斤短两”,唐代《关市令》规定:“短狭不中量者,还主。”缺斤短两的,或补齐或退货,要是不按法律来,就棒打60下。市场上的度量器具每年都要检查:“诸官私斗尺秤度,每年八月,诣金部、太府寺平校。”对于私造斛斗秤度的打50大板,缺斤少两赚的钱,按照盗窃罪处治。

关于“三天无条件退货”,如立有合约,买了东西三天内发现问题,可以无条件退货,不给退的可以向官府报案,官方核实后,会按律强令卖方退货,并给予销售者打40大板的惩处。

进出用同一个斗

唐太宗采纳“以法治市”建议,将长安西市作为试点,颁布《西市交易令》,首创“斗斛双检”制度,凡在西市交易者,须以官斗量货,以官秤称重,一物两验,市丞亲押。当时,扬州一些不法盐商和牙人使用“加斗减秤”工具作弊获利,导致“盐船载重不符”。唐朝官员使用“水浸称量法”,将盐溶于水后测量体积,揭穿重量造假。此后,《盐铁令》新增“双器备案”,要求商人同时携带官斗、官秤接受查验。

盐斗

据运城文化学者张刚忍的《商道酬善——李家发家行善的奥秘》一书记载:民国时期,西安市甜水井街的“敬信义”米店由李家第十五代道字辈李道在经营。“敬信义”米店把顾客当作亲人对待,一切为顾客着想,使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米店在柜台前两侧置有红油漆板凳,还备有茶水、烟袋等。顾客登门先不问要啥,而是先打招呼,称呼顾客为“老先生”“老大娘”“先生”“师傅”等,让顾客先坐下,继而让烟敬茶,然后再问需要啥。米店规定卖粮除现款交易外,对暂时困难者,也可让其赊欠。常年来往客户还立有折子,购米时不付现款可先记到折子上,年底总结算。一般米店,都是大斗买进,小斗卖出,而“敬信义”米店规定,进出用同一个米斗。最特别的地方是,每次顾客购米时,掌柜、店员总是把升、斗交给顾客,让顾客自己量米,从不计较升、斗的满溢和当时米价的贵贱,每次卖米只求两文钱的利润,以维持米店的生计。经过数年的坚持,“敬信义”米店名扬西安城,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经商是为了取利,这是众人皆知的,但是经商各有各的门道。李家人经商“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坚守以善为本,坚守“不忘天良,不可要利”(释义:不能忘了天地良心,不能要不正当的利益)的经商信条,秉承“善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释义:用仁善来招揽天下的客人,用仁义来吸纳八方的财富)的家训,其经商的秘诀非同一般。

河东池盐博物馆中的盐业石权

“铁拳”出击 守护公平

电子计价秤问世前,人们使用的是“杆秤”,误差不会太大,那时候的不良商人在称重作弊时只能玩手法虚增称重量,民间称之为“耍秤杆子”或者“麻秤”等。电子秤问世且普遍使用后,针对电子秤的计量作弊逐渐泛滥起来。

据了解,商户“鬼秤”的来源途径有三条:一是直接从电子秤销售店铺内购买;二是流动销售人员到市场商户现场上门推销;三是专业技术人员上门对在用合格电子秤改装。将合格电子秤改装为“鬼秤”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将合格电子秤芯片换成非法作弊程序芯片,就成了“鬼秤”;二是将合格电子秤的芯片拆下,进行密码破解后,重新写入作弊软件程序,合格秤变“鬼秤”。市场商贩在称重结算时,两种方式可实现“称重虚增”,按下不同的键可实现不同量级的“称重虚增”。一是直接按压电子秤键盘数字键,不同数字键代表作假量级;二是通过遥控器控制。两种方法都可以通过按键操作使秤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以逃避执法人员检查和客户质疑。

2024年,运城市市场监管局将市场交易电子计价秤“缺斤短两”专项整治列入“听民意办实事”项目,共开展调研6次。公平秤作为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工具,对于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全市31家集贸市场共增设公平秤123台。其中,针对路边摊点不集中、流动性强、无法统一管理的问题,在市区河东驿站设置公平秤13个,部分县(市、区)在自发性的流动摊点聚集地设置流动公平秤60台,为群众在流动摊点购买商品后进行复秤提供了方便。

该局还注重发挥群众的力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鬼秤”线索。提醒广大市民在购物结算时,一是要注意电子计价秤是否贴有强制检定的合格标志;二是可以到市场内设置的公平秤处称重,如果发现缺斤少两,可通过“运城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抖音评论区留言或后台私信等方式提供线索,也可以拨打举报电话12315提供线索。执法人员将根据市民提供的信息进行调查,并对“鬼秤”进行打击,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市场交易电子计价秤“缺斤短两”专项整治行动中,共查处“鬼秤”56台(件),查办“鬼秤”案件332件,位居全省第一,其经验做法被省纪委监委通报表扬。

“先利后义,以义制利”这是晋商奉行的经营理念,人无信不能立足,所以,不论是商人,还是普通人,都不要在利益面前丢了为商、为人的根本。信义是商家事业永远的车轮。古话说得好,“巧诈不如拙诚”。真正使事业兴旺发达的不是奸诈、虚假,而是诚实守信。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