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2-12
□夏明亮
李俊(1922年~2013年),原名李世俊,我市夏县人,新中国电影导演领军人物之一。在1995年12月举办的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暨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中国电影世纪奖”评选中,他与其他15位导演一起荣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导演奖”。他一生执导了《回民支队》《农奴》《闪闪的红星》《南海长城》《归心似箭》《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大决战》等20余部电影经典力作,一部部如历史的年轮,深深地嵌入人们的记忆中。
20世纪70年代初,李俊受命执导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讲述了江西革命根据地年仅10岁的潘冬子为替被敌人残杀的妈妈报仇,一心想参加红军。怀着这个心愿,他机智地与敌人周旋,冒险为游击队送盐送信,并在残酷的斗争中成长成熟,终于成为一名与父亲一样的红军战士。
在拍摄宋大爹送潘冬子乘竹筏顺江而下,到镇上米店当侦查员的场景时,李俊导演颇费了一番脑子。原来剧本上只有这样几句话:“两岸青山,夹着一湾绿水。一只竹排顺江而下。宋大爹撑篙。小冬子脚穿布鞋,头扎头巾,安静地坐在小包袱上。初升红日,映照江头。”
为了拍好这个场景,李俊和摄影师蔡继渭多次前往外景地江西省浮梁县鹅湖,沿着鹅湖附近的一条河流仔细考察。当时摄制组只有一台摄影机,李俊设计了多种拍摄方案,有河岸机位的、有竹排机位的、有全景的、有特写的,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塑造一个迎着大风大浪锻炼成长的少年英雄潘冬子形象。
为了烘托气氛、升华主题,李俊决定在这段场景中添加一段插曲。他自己动手,先写了一段歌词:“小小竹排顺江游,两岸青山身后留。今日悄悄去,明日满江红。”写完初稿,李俊就拿到摄制组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认为总体感觉不错,但还缺少点值得回味的内容。
秉持着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几天里,他与其他词作者一起精心构思、反复推敲,才形成定稿,这就是今天人们熟悉的《红星照我去战斗》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哪怕风雨骤。革命重担挑肩上,党的教导记心头……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革命代代如潮涌,前赴后继跟党走。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万里江山披锦绣。”
电影播出后,这段场景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两岸郁郁葱葱的青山,迎着风浪搏击长空的雄鹰,手捧闪闪红星的少年潘冬子,持杆用力划着竹排的宋大爹,再配上李双江的精彩演唱,成为一个极富诗意的经典画面。当李双江唱到“红星闪闪亮”时,电影中恰好出现的是潘冬子手捧红星的画面,情景交融,令人称绝。这首红色歌曲传唱了半个多世纪,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永恒记忆。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