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2-10
□陈琦 燕晓静
今年春节假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济土乐空中飞狮表演,阔别10多年后启幕重演,让我们震撼、惊艳,真正感到艺术的珍品在民间。
土乐飞狮 记者 薛俊 摄
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土乐村广场上人头攒动、热火朝天,一旁公路堵得水泄不通,远处田间道路挤满了大车小车,用“万人空巷”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锣鼓敲起来了,是小时候熟悉的鼓点,接着就看到一只红色“小狮子”从对面的麻绳上,手脚麻利地往上爬,动作轻盈。爬到一半高度时,突然停了下来,双手抓住麻绳,上下摇摆,腾空而起,麻绳也就摇摆起来了。人们咋舌惊叹,掌声经久不息。
这只“小狮子”上去之后,另外3只“小狮子”也依次爬上了麻绳,直到4只“小狮子”全部站在12米高的架子上。其中一只“小狮子”站立在忽忽悠悠的平绳上,左手从怀里取出一大袋糖果,右手一挥,一把糖果从天而降,就像天女散花一般,真是艺高人胆大呀!
下面的观众使劲地鼓着掌,对如此惊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惊叹又惊奇。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激动的红光,心里默默赞叹着“小狮子”们的神勇。
最惊险的一幕是一只坐在秋千上的“小狮子”,突然颠倒身体,只用双脚勾住秋千,来回摆动。锣鼓的节奏这时紧张起来,观众们都屏住呼吸,为这只“小狮子”捏了一把汗,随着秋千的摆动,嘴里发出惊叫声。随后,“小狮子”们依次表演了“空中望月”“悬空打愣”“蛤蟆跳步”等惊险绝活。
演出落幕时,其中一只“小狮子”戴上了手套,只见它双手在下,双脚在上,颠倒着身子,如滑滑梯一般从麻绳上端滑落下来,远看就像狮吼山啸凌空飞向地面。面对这惊心动魄的一刻,所有人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勇士”的降落。
12米高空,让多少人头晕目眩,让多少人望而生畏,但是这些民间艺人却泰然自若、毫不胆怯。
扮演“小狮子”的艺人中,年龄最大的杨高法已经78岁了。凭借精湛的技艺,他曾在济南大明湖公园连续演出25天,在深圳演出半月之久。年龄最小的是42岁的梁春强,他虚心好学、刻苦训练,对飞狮传承发展很有信心。相信,这种技艺会后继有人,越来越好。
永济土乐飞狮起源于清朝年间的“土乐飞狮”,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11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独特惊险的表演形式,展现了当地深厚的传统文化魅力。这是农民纯朴执着的个性展示,是一种生命和力量的象征,是不可复制的珍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给予中华儿女巨大的乡土认同和心理抚慰,也让我们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