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1-23
头戴孔雀冠的舞姬在酒肆中旋转舞蹈,身穿华美唐装、额饰精美花钿的女子穿梭在长安繁华的街头,雍容大气的牡丹徐徐绽放在庭院之中,尽显“唯有牡丹真国色”的韵味……
提到当下网友热议的影视剧,那自然少不了电视剧《国色芳华》的身影。这部以唐朝为故事背景,讲述了商户之女何惟芳,在花鸟使蒋长扬的协助下从利益交换的婚姻束缚中解脱,凭借培育牡丹的技能,最终实现济世救国的励志故事。该剧以花为媒,串联起一波三折的女性创业故事,全景式呈现盛唐生活万象风貌,再现盛唐恢宏气象。
与以往女性叙事的影视作品不同,电视剧《国色芳华》将镜头对准了独特的唐代商业女性题材,以唐朝长安、洛阳等地为舞台,讲述了商户之女何惟芳由牡丹培育创业起家的传奇励志故事。电视剧打破了女性角色的传统设定,女主何惟芳不再是那个需要等待救赎的“五丝花”。当婚姻成为压在她肩上的沉重枷锁时,她义无反顾地决定和离,寻找真正的自由。从一开始天真浪漫的少女,到利民济世的商人,循着女主的成长脉络,观众看到了女性自古以来对自立自强的追求,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在跌宕曲折的剧情之外,剧中人物的服饰、妆容、饰品,以及画面中一闪而过的道具,都让不少喜爱传统文化和常逛博物馆的网友感觉“眼熟”。随着剧情的发展,热心网友们更“扒出”了不少文物原型。比如,剧中男主腰上佩戴的镂空香囊可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看到,舞姬跳舞时头戴的孔雀冠可以在西安博物院馆藏的一件唐代骑马击腰鼓女俑头上找到,而桌子上一闪而过的八棱净水秘色瓷瓶,也是该博物馆馆藏的珍贵文物。从色彩斑斓、款式众多的服饰到考究的场景设计,在许多观众难以察觉的细节中,传统文化在剧中的一草一木、一街一景中尽数呈现。
在人物塑造上,《国色芳华》对唐代妆容特色进行了精准复刻,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生动还原唐代人物气韵。花钿与面靥的运用,尽显唐朝女子俏皮与灵动之态,而女子眉间点缀的各色花钿,作为唐妆典型元素点缀额头处也尽显剧中人物的妩媚。剧中服饰则是唐代服饰文化的生动再现,色彩上选取绯红、石青、月白等中国传统色调,款式设计上也颇有考究,女子多着襦裙,上襦短俏,下裙修长飘逸,尽显温婉婀娜之姿。无论是衣着的传统颜色,还是衣物上大量传统纹样的运用,这些细节之处都反映出唐代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身着或华丽、或清丽的传统服饰走上街头,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电视剧《国色芳华》中,人物细致入微的礼仪细节,也为观众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唐代社交画卷。不论是唐朝盛行的叉手礼还是上门拜访主人的拜访礼,都内化在剧中人物的日常行为中,真实还原了唐代的社交风貌。
在场景设计上,剧中展现的长安街市、园林庭院、宫殿楼阁和民居宅邸等各类建筑,一砖一瓦都散发着浓郁的唐代气息,园林与建筑相得益彰,山石、流水、植被布局井然有序,其不仅体现了和谐、庄重的形式美,更蕴含着古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空间理念,使观众仿若置身于大唐盛世的美妙画卷中,尽享中式美学的诗意与浪漫。
近年来,越来越多古装电视剧尽展传统之美,从《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复原服饰到《梦华录》中的斗茶、茶百戏,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元素,跨越时空,将古老的中华文化传递给当代观众。影视剧对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精心还原,也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和文化传统的窗口。当人们看到中式美学在荧幕上的精彩呈现,内心深处都涌起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少年轻人更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日常生活中,让它们生生不息。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