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县域>

和美夏都中国年

——2025年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夏县裴介镇裴介村春节晚会侧记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1-24

为父老乡亲歌唱,为乡村振兴助力,为幸福生活添彩,为新时代礼赞……1月22日晚,由夏县县委、县政府主办,夏县县委宣传部、夏县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2025年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和美夏都中国年”——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裴介镇裴介村春节晚会在夏县裴介镇介子推文化园火热上演。

来自各行各业的“民星”用他们朴实的舞姿、响亮的歌喉,为和美夏都新风貌歌唱,为新时代美好生活喝彩,让村民们第一次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一场别样的文艺盛宴。

“村晚”里的“烟火气”

铿锵有力、威震八面的春秋锣鼓,传承忠孝清廉文化、弘扬介公优秀精神的中华孝道手势舞,身姿矫健、生龙活虎的舞龙表演,诙谐搞笑、生动传神的跑船、秧歌、花轿表演,活灵活现的木偶表演,精彩绝伦的舞狮……走进夏县裴介镇介子推文化园,各类年味十足的社火表演瞬间把人带入春节的浓浓氛围中。

“为了演好这场社火,裴介镇可以说是发起了一场总动员,从负责节目编排导演的文艺骨干,到六七十岁的大爷大妈,从刚刚放假的返乡大学生,到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从跑前忙后的乡村干部,到奋战在一线的统战力量,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才,才有了今天这场社火表演。”负责社火演出的夏县裴介镇党委书记高鹏一边指挥社火表演团队有序入场,一边介绍道。

“俗话说,‘小年到,年味浓’,能够在小年这天参加这样一台由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刚刚参加完抬花轿表演的退休教师王玉翠说,“退休不褪色,能为夏县的文化传承做点微不足道的事情,我觉得特别知足。”

看完社火表演,必然要品尝一下地道的夏县美食。热气腾腾的羊肉泡、圆滚滚的枣蛋馍、香飘整条街的特色卤猪蹄、晶莹透亮的冰糖葫芦,还有琳琅满目的年货……行走在由美食、年货和非遗产品组成的街区,扑面而来的是热气腾腾的各色美食,耳畔传来的是抑扬顿挫的吆喝声,比肩接踵的人流与火红的春联、灯笼、中国结、窗花以及叮咚响不停的手机收款声汇聚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烟火气”十足的“清明上河图”。

“鲁因挂面要经过过大条、搓小条、上面等12道工序30多个小时纯手工精制而成,不仅零添加,还有易消化、有筋道、口感好等优点……”在“夏县十宝”之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因挂面的摊位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合家一边招呼客人下单,一边介绍着挂面的制作工艺。

不仅“线下”“村晚”一片火热,“线上”更是收获满满。为了抓住此次“村晚”这个“流量端口”,夏县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早早便做足了准备。“我们不仅结合夏县特产,准备了丰富的‘网货’品类,还邀请到了拥有近百万粉丝的夏县籍网红——‘在尼美尼亚的强子’做客直播间,通过‘村晚’+‘网红’,把我们夏县的土特产推向全国。”夏县乡村e镇负责人卫凯阁表示,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村晚”直播中,夏县乡村e镇便完成了超过10万元的销售额。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村晚”里有美食、有年货、有付出、有收获,更有浓浓的年味儿。

“村晚”里的“文明风”

“我国现行宪法颁布时间是哪一年?”“甲按照乙的要求为乙的房屋进行装修后,乙拖欠装修款拒绝支付,甲向法院起诉要求乙支付装修的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在“村晚”现场的“文明集市”上,由夏县司法局推出的答题“套圈圈”活动和“法治‘华容道’”拼字小游戏吸引了大量游客围观参与。

“每人抽取3张答题卡并回答问题,每答对1道题获得1个套圈,可套取自己喜欢的小礼品。”现场负责人表示,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司法知识,使老百姓的参与度大大提升。

如果说市井集市是一座城市“烟火气”最为旺盛的地方,那么“文明集市”则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可逛、可看、可玩、可学的平台。以“赶集”的形式为群众提供一体化、多样式的文明实践组合“套餐”,让群众感受“家门口”的贴心服务,这就是此次“村晚”推出的“文明集市”。

当晚的“文明集市”上,不仅有非遗体验、公益理发、暖心义诊等常规活动,还结合“村晚”实际,推出剪窗花、义写春联、送年画等特色活动。

“你好!你了解我们夏都儿女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四精品质’吗?”“恭喜你,答对了!正是‘精耕细作、精打细算、精明强干、精益求精’!”一问一答间,“赶集”群众便赢得了一张精美的年画,高兴地走向下一个“摊位”。

在夏县文联推出的“金蛇迎春 翰墨贺岁”文明实践公益活动现场,刚刚赢得“年画”的李春喜高兴地说,“给我写一副‘大美乡村千福启,小康社会万年春’的春联,横批就写‘国泰民安’。”说话间,书法爱好者笔走龙蛇,一副散发着墨香的新春对联便被交到了李春喜的手中。

一剪一世界,一纸一乾坤。运城市剪纸非遗传承人李慧芳的摊位前挤满了前来“学艺”的学生。“对,这样再折一下,剪刀从这个三角头上开始剪,再往上转,注意这个圆的弧度……”在李慧芳的现场指导下,一张张精美的窗花便在学员们手中创作完成。

“小集市”汇聚“大文明”。此次“文明集市”,让更多便民、利民的服务举措惠及群众,大大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村晚”里的“夏都味”

蒸花馍、炸麻花、打扫卫生、剪窗花、贴对联……在一段年味十足的视频中,“村晚”开启了第一篇章——《千年夏都韵》。

团结渠是红旗渠精神的夏县实践,它是夏县人民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写照,激励着一代代夏都儿女薪火相传、砥砺向前。农民歌手景广云演唱的《英雄团结渠》唱出了夏县人民共建夏都和美家园的动人故事;夏县城关中心校的学生用《鼓韵夏都》敲出了夏县人民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夏县教体局编排的诗朗诵《忠孝新夏都》展现出了新夏都的时代新风貌。

“虽然我对厚重的中国文化还不是太懂,但通过‘村晚’,我能感受到中国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热情,我爱夏都!”在观看了当晚的“村晚”节目后,来自德国的Alexander夫妇非常激动。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近年来,夏县认真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在“村晚”的第二篇章《和谐新风尚》中,由夏县曲艺队结合古琴书自编自演的《家家都有孝顺娃》,夏县南大里农民舞蹈队表演的《百姓丰收乐》和夏县各村戏迷表演的蒲剧选段《三对面》,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对于新夏都的热爱,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对新时代的赞美。

近年来,夏县始终把“特”“优”二字贯穿于乡村振兴战略中,全力打造特优农业示范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力擘画“乡村振兴、强村富民”新图景。

在“村晚”第三篇章《美丽中国年》中,《魅力泗交向未来》《情系夏县》等节目用歌声表达了夏都儿女紧紧围绕全市“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聚焦夏县打造“一园三区两福地”的发展定位,全力推进“四城”建设,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夏县新篇章的决心。

“这台晚会,所有的演职人员全部是地地道道的夏县人,既是夏县人在年终岁末的一次欢聚,又是夏县人对新时代新生活的礼赞。”此次“村晚”的总导演,也是土生土长夏县人的马红斌表示,“作为一个夏县人,能够导演这样一场晚会,我深感荣幸!”

大合唱《歌唱祖国》将“村晚”推向高潮。激扬的歌声中,到处挥舞的红旗将整个现场“染”成了红色,这红色诠释着夏都儿女真挚热烈的爱国情怀,更映衬着夏都人民的新希望。

文字 韩维元  摄影 茹 雅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