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代“盐枭”来自哪里?

来源:今晚报时间:2024-12-25

程醉

“盐枭”是指古代贩卖私盐的人,在一些影视作品中都有他们的身影。盐枭的历史背景大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

管仲在回答齐桓公应该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时,说:“唯官山海为可耳。”随后他解释何谓“官山海”时又说:“海王之国,谨正盐筴。”意思是靠大海资源成王业的国家,要注意征税于盐的政策。简单地说,管仲时期的“官山海”主要是指盐、铁两项国家专营。

到了汉武帝时期,数十年东征西伐导致他最缺的就是庞大的军费。于是,汉武帝听从了大冶铁商孔仅和大盐商东郭咸阳的建议,在桑弘羊的主持下实行了“笼盐铁”,也就是将盐、铁和酒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

盐铁专营不但为西汉王朝奠定了坚实的财政基础,同时也抑制了地方诸侯、豪强、巨贾的势力。但是,盐铁专营同样也给农业生产、工商业以及百姓生活带来了不便。于是,在公元前81年,大将军霍光便以朝廷的名义,召集贤良文学(贤良是已经取得功名的儒生,文学是在某种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名士)60多人到京城与以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讨论民生问题,史称“盐铁会议”。

会上贤良文学以儒家思想为武器,认为盐铁专营“与民争利”违背了“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双方经过5个多月的大讨论、大辩论,会议最终决定废除全国的酒类专卖以及关内的铁官。多年以后,桓宽整理双方论辩之辞,撰述成著名的《盐铁论》一书。

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唐朝跟隋朝一样,实行食盐无税或低税制度。但是平乱打仗需要钱。于是公元758年,唐肃宗李亨任命陕西人第五琦为盐铁使开始盐税改革。他的盐税政策大致就是官方垄断产业链上的收购、运输、销售这3个环节,同时将制盐的工人隶属于盐铁使管辖,免除其徭役。

到了唐德宗时期,刘晏将第五琦的盐税政策改为“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于是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呼风唤雨的盐商、盐枭便从此粉墨登场。

《唐会要》记载“天宝、至德间,盐每斗十钱”,天宝是唐玄宗的号,至德是唐肃宗的号,就是说安史之乱初期盐每斗要10文钱。到了第五琦盐税改革的那一年,《唐会要》记载一斗盐“为钱一百一十”。而到了唐德宗时,一斗盐“岁钱三百一十,其后复增六十”。

在唐朝中后期,政府职能趋弱加上畸高的盐价,必然催生出私盐的泛滥成灾。在当时的一些地方,官商勾结贩卖私盐者有之,整村整坊贩集体走私者有之,团伙化、武装化贩盐者亦有之。(《今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