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洛阳晚报时间:2024-12-20
□杨文静
看见“鸡娃”这个词,银发族都不陌生,小鸡崽子嘛。
虽然字典里“鸡娃”只有这一个意思,但现实生活已赋予它新的含义,指父母“给孩子打鸡血”的教育方式: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逼迫孩子大量补习,“努力拼搏”。
自古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没少花心思鸡娃。历史上,有人鸡娃很成功!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亦称“曹魏”。
曹丕成才,离不开他爹曹操的努力鸡娃。曹丕当魏太子时,写过一部《典论》,讲到这段往事——
曹丕五岁时,曹操认为时下兵荒马乱,儿子有必要早日习武,于是教曹丕射箭。曹丕这个小孩哥还不赖,第二年就学会了射箭。
曹丕六岁时,射箭已不在话下,曹操开始教他骑马。到了八岁,这个小孩哥就能一边骑马一边射箭了。
曹操不光让儿子学技术,还安排他参与社会实践,连打仗这么危险的事儿,也要带着儿子。
公元197年,曹操讨伐割据宛城的张绣,张绣降而复叛。曹操遭到伏击,坐骑绝影被杀,长子曹昂为救父亲让出自己的战马,结果曹操骑马逃脱,曹昂遇害。当时年仅十岁的曹丕“乘马得脱”——看这段历史,真让人替这小子捏一把汗。
对父亲如此冒险鸡娃,曹丕非但没有怨言,反而颇感受益,自称在军中长大,年少就爱弓马,长大依旧喜欢,追逐猎物,一追就是十里,骑马射箭,往往百步穿杨,日积月累,身强体健,从不厌倦。
不过,曹丕写这文章,明显有讨好曹操的嫌疑,所以他是不是真的没有怨言,还真不好说。
(《洛阳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