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代养老知多少

来源:今晚报时间:2024-11-21

□程醉

在杨洁导演的电视剧《西游记》第二十四集“天竺收玉兔”中,师徒四人来到了天竺国的舍卫城祇园精舍。唐僧给徒弟们讲述了给孤长老用金砖布满祇园的故事,猪八戒便嚷嚷道“我们也摸几块金砖回去送人”。故事中给孤长老为了请佛陀来讲经说法,不惜花费重金买下了太子的私人园林,并取名为“给孤独园”。

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崇信佛教,曾数次出家为僧。他于普通二年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创办“孤独园”,名字就来源于“给孤独园”。他在诏书中说:“凡民有单老、孤稚……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又于京师置孤独园,孤幼有归,华发不匮。”

萧衍明确提出了“孤独园”的收养对象是“单老、孤稚”,也就是无依无靠的老人和儿童。收养的责任方是主者郡县,也就是地方官府。因此,萧衍创办的“孤独园”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据可考的官办养老院、孤儿院。

2021年,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遗址”发掘出几片刻有汉字的陶器底部残片,经过辨认确认为“悲田寺”三字。悲田一词是佛教语,《法论》:“供父母曰恩田,佛僧曰敬田,贫穷曰悲田。”

大致从武则天时期开始,唐朝就在长安、洛阳开办具有官方性质的“悲田养病坊”,后来逐渐普及到全国各地。到开元二十二年,唐玄宗下令:“断京城乞儿,悉令病坊收管,官以本钱收利给之。”

到唐武宗时,又专门颁布诏令规定,除了在长安、洛阳两京的“悲田院”由国家拨给开支来源之外,各地方州府则分别拨给本地“悲田院”七顷到十顷田地,以供开支。至此,“悲田院”就成为唐朝官方养老、慈善机构的代称。

在“以孝治天下”的宋朝,赵匡胤便“兴孝以教民厚”“率天下而由孝义”。官府陆续设立了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养老福利机构。

北宋淳化四年二月,宋太宗赵光义“赐京城高年帛,百岁者一人加赐涂金带”,由于“是日,雨雪,大寒”,他又“再遗中使赐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意思是,这天赵光义先是给京城里年龄大的人发钱,满百岁者另外赏赐材质为涂金银质腰带。但因为当天下雨雪,很冷,赵光义又派人给矜寡孤独者送一千钱,炭若干。成语“雪中送炭”正是出自《宋史·本纪第五·太宗二》对这件事情的描述中。 (《今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