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文人墨客与西山毛驴

来源:北京日报时间:2024-11-20

□大焱

说起西山(系京西诸山总称,下文中提到的金山、瓮山、玉泉山、香山、阳台山等皆在此列)和毛驴儿的渊源,还真能梳理出一长段故事。

明代文学家李流芳在游记《游西山小记》中这样写道:“予信宿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跨蹇(毛驴儿)而归。由青龙桥纵辔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

清末考中进士,后步入仕途的籍忠寅在《骑驴游香山一周》一诗中更是直入主题:“无尽清泉万古流,白云不动千山秋。偊随云影依依驻,更恋泉声缓缓流。遇树低时频屈背,到峰高处屡回头。稳乘驴背登临遍,不必层岩起石楼。”

民国初期,香山慈幼院教师兹泉《观香山红叶凋零有感》写道:“驴背依然吟葛岭,半闲犹自谈风月。”

20世纪20年代的香山慈幼院曾住着一个文人,他被人介绍给了这里的院长,也是他的阔亲戚熊希龄,在图书馆里谋到了一份差事。那个时候的香山和城里之间是一条石板道,往来其间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毛驴儿。一本关于他的传记里说,他的生活穷困潦倒,根本雇不起毛驴儿,若想到城里的书报摊上翻一翻书,就要独自走上四个钟头。这个人就是沈从文。

可惜的是,如今香山只有商业味儿更浓的马,供人骑乘的毛驴儿已经找不到了。穷困的沈从文走在西山道上,响铃清脆、四蹄欢快的毛驴儿曾掠过他的身旁。

 (《北京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