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燕赵老年报时间:2024-10-09
□急脚大师
天命十一年(明朝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一月,努尔哈赤发起宁远之战,被明朝守将袁崇焕以红夷大炮击败,兵退盛京(今沈阳)。这场意义非凡的胜利让大明举国欢庆,袁崇焕一跃成为全民“偶像”。
但在这场胜利背后,有个关键人物被忽略了,没有他也就没有西洋大炮。这个人就是徐光启。徐光启是个怪人,靠八股文进入了明朝的官场,却取了个英文名——保禄(即保罗),是个“非主流”的文人。他撇开诗词歌赋,去研究农业、天文、数学等学科,还把自己的心得写成书,成了这些领域的专家。
明朝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省抚顺市大伙房水库附近)大败明朝数万精锐军队。面对严峻形势,徐光启用了3个月的时间对萨尔浒战斗的前因后果作了全方位的分析,写了一系列奏章,并提出选练新兵、引进武器的主张。徐光启得到了朝廷赏识,被任命为军队的训练总监,“学霸”成了武将。他从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口中得知西洋大炮的威力,据说射程能达到15里,炮弹所击之处,天崩地裂,是战争的“大杀器”。
他听罢立刻给在朝廷工部监理军需的李之藻写信,让他尽快购买这种神奇的大炮。李之藻是他的好朋友,自然明白大炮的重要性。
朝廷迅速集资,从葡萄牙人手中重金购得四门西洋大炮。在亲自见识到大炮的威力后,他们啧啧称赞:“好东西啊,有了它,看还有谁敢来攻打我们?”李之藻叹息道:“好是好,就是太贵了,关键是有钱还买不到。”徐光启说:“这也不难办,你奏请朝廷批准我们自己造!”徐光启从西方传教士那里要来西洋炮的制作图纸,与李之藻一同率领“研发”团队日夜钻研,竟真的造出一批大炮。这些大炮辅助袁崇焕击败了“常胜将军”努尔哈赤。 (《燕赵老年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