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9-27
□王剑
1949年,清华大学营建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各自成立设计小组,参与国徽设计。林徽因便是清华设计小组的重要成员。
林徽因早年曾为东北大学设计过校徽,这为她参与国徽设计积累了经验。林徽因、梁思成等人设计出了一个以“玉璧”为底,以国名、五星、齿轮、嘉禾、红绶为表现题材的国徽图案;同时中央美院也设计出了以地球、国旗、齿轮、麦穗、国名为内容的国徽图案。后来这两种图案都被否定了。最后,国徽设计采用天安门题材,交由清华大学设计小组修改,并于1950年国庆前完成。
梁思成、林徽因等深感责任重大,遂召集成员到家里开会。他们综合几种图案的优点,对原定方案做出重大修改。新的国徽设计,正中为天安门,上方是五星,周围是齿轮、稻麦穗和绶带。整个图案以金红两色相间,显得庄严、辉煌。在设计修改过程中,林徽因付出的心血最大。当时她身体不好,患有肺病,别人劝她休息,她说:“好不容易有一个报国的机会,我绝不能放弃!”
1950年6月23日,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主持通过决议,同意报送的国徽图案。林徽因作为国徽设计者代表应邀列席会议。当时,她已经无法站起来了,任由激动的泪水顺着脸颊淌下。她发自肺腑地说:“我所引为最光荣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清华大学营建系教师们的集体创作,而我是其中的一个。”
国徽设计完成后,政务院向梁思成、林徽因、高庄、张仃等8位主要参加设计制作的人员颁发了一份奖励:每人800斤小米。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领取,全都捐给了抗美援朝前线。
1951年,林徽因又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修建工作,并具体承担碑座碑身的全套纹饰与花圈浮雕的设计任务。林徽因去世后,有关方面把她设计的汉白玉花环浮雕刻样作为她的墓碑,以铭记她的贡献。 (《今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