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孝感动天:一曲撼人心魄的德行赞歌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9-12

□记者 王捷 文图

中秋佳节将至,又逢假期,您有多久没有和父母一起赏花赏月,共叙亲情之乐了?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今天,我们就带您走近以“孝”闻名天下的成语典故——孝感动天。这则经典故事,不仅被列入《二十四孝》之首,其主人公舜,也因为这一品德,被誉为中华德孝文化始祖。

舜,三皇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舜帝、虞帝等。据《孟子》记载,舜帝生于诸冯、都于蒲坂、卒于鸣条。舜帝留在河东大地上的痕迹,可以说随处可见,由他所确立的“孝是道德的根本”,更是深深印刻在河东人乃至中国人的血脉和基因之中。

“孝”作为“修身之要”,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标尺,成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美德之一。《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孝”:“善事父母者。”一个人,如果擅于侍奉父母,就是孝顺尊敬父母。“孝”往往与“悌”联系在一起,“悌”本意是尊敬兄长。小时候,我们都背过课文《寡人之于国也》,其中就提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意思是说,要认真从事学校教育,反复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意义讲给百姓听,这样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顶着沉重的东西在路上走了,也就是说,年轻人尊老敬老就会代老人去做了。

而舜帝正是身体力行践行“孝悌”内涵的典范。在我国古代,有关“孝悌”的书籍非常多,如东汉刘向的《孝子传》、元代郭守正的《二十四孝》等,都将舜帝这一事迹收录了进去。尤其是《二十四孝》,虽然历代有不同版本,但“孝感动天”一直位列榜首。

这则故事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同样有所记载。相传,4300年前,舜因为天生双瞳,又名重华,视力极好,看得极远。舜的母亲握登贤淑善良,但却早亡。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冥顽不灵。他的继母残暴,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又傲慢不懂礼数。舜的父亲、继母、弟弟经常商量着要谋害舜。比如,让舜修补谷仓顶,但却纵火;让舜掘井,却下土填井……还好,舜的妹妹敤首非常善良,暗地告知了舜,使舜能够设法躲避那些暗算,得以幸免。但无论父母怎样虐待陷害舜,舜始终都不记恨、不抱怨,仍是尽自己的孝道,对父母恭敬、对弟弟仁爱。

舜的孝顺德行感动了上天,也温暖了家人,父亲、继母、弟弟开始喜欢他,邻里之间也都称他为孝子。帝尧听闻他的事迹,恰逢正想将帝位禅让于有德者,便去寻访他。只见在历山东畔的见帝村,舜在耕田,还有一头大象帮他耕地、一只鸟儿代他除草播种……为了继续考验他,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都嫁给他。舜又能以德行带领两位妻子在公婆前尽孝,一家人可谓其乐融融。最终,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尧将帝位禅让给舜。

“孝感动天”这一成语,还被称为“舜耕历山”“象耕鸟种”,传达的就是“欲治天下,先和其家;欲善待百姓,先孝顺父母”之意。舜因为孝道感动苍天,不仅成为驸马,还受禅让登上天子之位,可谓彻底改变命运。

即使登天子之位,舜还是会恭恭敬敬地孝顺父母。舜不仅凭借美德维系着自己的小家,而且在各个方面都表现优秀,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他对百姓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为了天下之利施行仁政。舜抚五弦琴歌南风,“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体现的正是民本思想。也因此,《尚书》明确记载:“德至舜明。”《史记》中,司马迁也将舜帝称为“德圣”“孝祖”,更盛赞“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穿过历史的烟云,舜帝倡导和力推的德孝文化、精神文明,至今依旧熠熠生辉,仍是我们所积极倡导的。虞舜提出的“五教”思想,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早已成为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生生不息的连接和纽带,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每个家庭和睦友爱,传递的必然是美好与和谐。

据悉,自2010年起,运城开始举办舜帝德孝文化节,弘扬中华民族德孝文化,传承德孝文明,倡导孝老敬亲的良好风尚。多年来,“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等奖项的评选,以及德孝文化大讲堂举办、德孝文化广场建立等,不仅让德孝之风吹遍河东大地,也让新时代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德孝之根扎得更深,也必将影响更多人。

所以,中秋节假期,不如去看看父母吧,带上月饼、水果,共沐圆月之光,共话温馨家常,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