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侯宝林先生的河东情结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9-12

□姚俊虎

著名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先生离开我们30多年了,每每忆及他的运城之行,广大曲艺爱好者总是津津乐道。侯先生精湛的相声表演艺术、崇高的道德理念和对三晋文化的敬佩与赞美、对古老河东的向往与留恋,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侯宝林先生 (资料图)

艺术无高低 贵在勤学习

侯宝林,别名侯宝麟、侯世荣,满族。1917年,他出生于天津一贫寒家庭,5岁时被亲戚带到北京,送给一侯姓人家做了养子。他12岁学艺,拜师常宝臣、朱阔泉,在天桥、鼓楼一带“摆地”作场。那时的单口相声被人们称为“吃开口饭的”,听者寥寥。1940年,他开始与郭启儒搭档,合演对口相声。他善于钻研,擅长发挥,白天学晚上练,很快以反串京剧、模仿名角站稳了脚跟,成为“唱功相声第一人,名伶皮黄最为神”的行家里手,令梅兰芳、叶盛兰等戏曲大腕赞叹不已。

侯宝林对相声艺术的贡献,体现在净化行业语言、提高文明理念,使之登上文化艺术上层建筑。他将粗俗变优美,化腐朽为神奇,令观众喜闻乐见;他在进行舞台表演的同时,注重相声艺术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他整理改编了许多传统相声,如《关公战秦琼》《夜行记》《戏剧杂谈》《戏剧与方言》《改行》《醉酒》等,这些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精神食粮。

1950年年初,侯宝林倡导建立“北京相声改进小组”,对相声这门古老艺术进行革新与改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一步夯实相声艺术内涵,使之更加拥抱社会、贴近生活。

侯宝林自称是观众的仆人,将观众视为恩人、衣食父母和师长。他曾到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上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去香港、澳门演出,还受邀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讲课,为世界人民献艺。经他整理的许多传统相声,成了幽默艺术精品。由他创作的一些现代相声,成为脍炙人口的杰作。他被大家尊称为“中国的卓别林”“幽默艺术的巨星,舞台表演之偶像”。

1979年7月,侯宝林宣布退出舞台,专门从事相声理论研究工作。他培养出马季、胡必达、丁广泉、郝爱民、师胜杰、姚振寰、包松年等多名弟子,儿子侯耀文、侯耀华事业有成。1983年,他出版了《侯宝林谈相声》等著作,成为曲艺界极宝贵的教科书。

河东景色美 引得名家来

1986年春,我国相声艺术事业加快复苏,人们热切期盼退休的侯宝林大师重返舞台。闻知他准备举办以相声改革为宗旨的教学演出,我通过当时的运城行署文化局发出了邀请函,不久便得到其弟子崔琦的回音:先生近年来身体恢复尚好,由于二三月天气乍暖还寒,可以考虑在春暖花开之际赴运讲学演出。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京举行时,侯先生作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不可或缺。4月12日,我应约进京。他于会议闭幕的当晚,就不顾疲劳地与客人会面。

见到这位语言大师,我的心情难免激动,先生热情地表示:“欢迎来自关公故乡的客人!”我毕恭毕敬:“热切期盼侯先生光临河东!”他指着在场弟子说:“山东、安徽几家剧院都愿配合这次教学演出,没想到山西这边也来了信,凡事总得有个先后吧?”我赶忙回答:“听说您前些年去过那边,到运城还是头一回啊!”侯先生笑了:“以前去过山西洪洞,和《玉堂春》戏里面苏三唱的不大对应,里里外外遇到的都是好人!”

我很快罗列出河东的名胜古迹,他连连点头:“古人最早提起的中国,应该就在黄河三角洲一带,后来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地域。运城是块风水宝地,关云长忠义仁勇,吕洞宾救治众生,还有司马光砸缸、张君瑞跳墙,应该过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感觉侯先生对河东一往情深,便拿出拟好的接待方案,没想到他轻轻摆手:“不搞欢迎仪式,不必配专车,不许送什么纪念品之类的东西。首先要联系好讲学方式,准备给观众提供哪些相声节目,如何与当地曲艺爱好者对接……”几句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我也长长地舒了口气。

在会见过程中,侯先生最为关心的是演出安排。他谈到大家平时注意不到的东西,涉及舞台配置诸多方面,要求把握相声节目尺度,务必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他认为,舞台表演既是政治宣传,亦属经济行为。文艺团体与接待单位都要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不能因为来了名人大腕,就过度宣传,抬高票价。

在审看节目单时,侯先生告诉大家:“相声艺术的根基在于人民群众,要一丝不苟,不能将教学搞成‘走穴’,否则就成了空中楼阁,早晚会退出历史舞台!”由于他的提醒,弟子们很少讲条件谈报酬,而是平心静气、认真诚恳地商榷,很快就达成了协议。

一台好节目 开创新天地

4月17日,侯先生一行抵运。下车伊始,他就详细询问了演出准备情况,得知所有门票销售一空,当时的河南省三门峡市文化局也派出代表,恳请延伸教学演出时间,侯先生非常高兴:“舞台表演需要更多观众,离开了他们的支持,相声艺术就难以发展,任何人都不会有用武之地。”他让大家抓紧时间,把自己的节目再过上一遍,还和联袂的李如刚先生一起切磋技艺。

4月18日晚,广大观众期盼已久的“侯宝林先生教学演出”拉开了帷幕。

侯先生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和舞台掌控能力。他的相声不仅有着浓厚生活气息,还充满了睿智和幽默。以《醉酒》为例:说的是两个人喝了不少酒,眼看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还装模作样,想在对方面前装大头:一个躺在大街上借酒撒野,逼得行人让路,三轮车改道。过一会儿,消防车来了,他比谁都躲得快,原来担心阻拦交通会妨碍公务,压了白压。另一个揣着明白装糊涂,想方设法戏弄别人。他将手电筒打开倒放在桌上,在空中形成一道光柱,要对方顺着“柱子”爬上去。没想到人家糊涂中略带清醒:“少来这一套,我爬上去了,你在下面一关电门,我不掉下来了!”

再比如《关公战秦琼》:说的是山东军阀韩复榘为父亲过寿,演了一出《过五关斩六将》,愚昧蛮横的老爷子见戏里面的关云长英勇无比,又是山西人,硬要其与山东好汉秦琼“比试比试”,否则不给报酬,还要将演员们关押起来。在高压之下,演关公的无奈唱道:“你在唐朝,我在汉,咱俩打斗为哪般?”演秦琼的只好回答:“叫你打来你就打,你要是不打……台下的老头他不管饭!”

两个节目批评与讽刺之意显而易见,教育和鞭挞相辅相成,这就是艺术的想象力,没有对现实生活细致观察、对人物特性深入了解,就不可能产生高超品位的创作思维,也不会编撰出如此幽默滑稽的作品。侯先生的表演语言清新洗练,台风从容洒脱,形成独具一格的侯派艺术,使人仿佛进入了知识的百花园。

侯先生连续6场演出如同春风化雨,滋润了古老河东的文化沃土,使人们陶醉在无限美妙的遐想之中,广大观众对这位超级艺术家产生了极大兴趣,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山西日报》还发了新闻,文化界专家评论:“侯先生的演出前无古人,堪称三晋文化史上一大盛事!”

拜谒关帝庙 再叙西厢记

侯先生在运期间,每天都与曲艺、书法爱好者交流,还抽空了解了河东风土人情。那天,来到清朝乾隆年间创办的“福同惠”门口,听闻他们的“南式细点”久负盛名,慈禧太后路过山西时曾被河东道台选为贡品。侯先生仔细察看制作工艺,毫不犹豫地买给在场人员品尝,直夸“名与实相符,色香味俱佳”。

提起参观文物古迹,侯先生要求先赴解州关帝庙。他说:“中华民族延续了五千年,靠的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在关老爷身上都可得到体现。”他听说要复建“结义园”,认为正是“桃园之拜”奠定了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所向披靡。

在参观芮城永乐宫时,侯先生饶有兴趣地倾听讲解,并告诉随行人员:“古代修身养性、终成正果的故事很多。我们常讲的‘活神仙’,指的是人有了好心态,才会有好身体。如果精神愉快,身子骨结实,办事效率高,就容易获得成功。倘若进入‘合家欢乐、心想事成’的精神境界,就和古时候‘成仙’没多大区别了。”

说起“狗咬(苟杳)吕洞宾”的典故,侯先生认为,吕大仙收服二郎神哮天犬后心生怜悯,将它放走反被咬一口的说法过于牵强。吕洞宾与苟杳之间以诚相见、知恩必报,互相理解、解除误会,倒显得符合逻辑。他说:“为人不懂得孝敬长辈、善待家人,就是大逆不道;处事不讲究以诚相见、礼让为先,绝非正人君子。大家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就是提醒人们多做好事,知错必改,勿存侥幸心理。‘种牡丹者得花,种荆棘者得刺’,指的就是因果效应。”

侯先生对运城盐池十分感兴趣,他认为这是国家财富所在,应该挖掘潜力,进一步提升化工产品档次。他指着当时正在修复的池神庙说:“文物古迹一定要好好保护,不珍惜祖宗遗产的错误不能再犯了。”侯先生非常认真地和现场工人师傅交谈,高兴地与大家合影留念。

当时永济鹳雀楼尚未重建,普救寺仅存一座莺莺塔,侯先生虽然未能前往,却给书法爱好者留下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墨宝。

谈及《西厢记》,他幽默地表示:“王实甫笔下的张君瑞,与人们常说的‘一根筋’差不离。他明知崔莺莺到普救寺另有缘由,即使帮着退了兵,也该理解她们一家的难处,怎能闻知悔婚一蹶不振、怨天尤人,还来了个半夜跳墙?”见大家面面相觑,他继续说道:“无论是‘有分只熬萧寺夜,无缘难遇洞房春’,还是‘异乡易得离愁病,妙药难医断肠人’,都存在片面性。我看‘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恰到好处,让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就完了……艺术魅力是无穷的,编故事要体现矛盾纠葛,相声节目里的‘甩包袱’,大多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且逻辑性强,否则就达不到良好演出效果。”

1986年4月24日,侯先生圆满结束了河东之行。离别时,我郑重表达了在他认为方便时,再次光临河东的强烈愿望,先生连连点头:“运城是个好地方,咱这就算君子协定吧!”没想到这一去竟成了永别。

尽管已过去了30多年,但侯宝林先生与河东的这段特殊缘分,仍在河东这片土地上回响……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