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同学郑剑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8-27

张健

2023年4月23日,是一个让人难忘的日子。

上午快9点的时候,同在北京的一位大学同学打来电话,说:“张健,刚才郑剑媳妇打电话说,郑剑不在了。”一刹那间,我没反应过来,以为自己听错了,连忙问:“什么?郑剑不在了?你再说一遍。”他说:“郑剑心脏病发作,今天早上不在了。”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让我有些不知所措。悲伤一下占据了我的心,让我难以集中精神。我一直试图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仍然难以做到。整个上午,我流了两次泪,嘴里喃喃着:“他和我一样大,都是1973年11月出生,还不到50周岁……”

我与郑剑相识于1994年9月,我们一同考入了西安的一所师范院校。大学四年,我们同住一间宿舍。初识郑剑时,就可以看出他有些与众不同:国字脸,短发,戴一副茶色眼镜,穿一身西服,微微发胖,言谈举止显得很老练的样子。

他当时很喜欢中国当代文学,对此也颇有些心得,常有一些精辟的见解。于是,他就进了学校校刊编辑部,做了兼职编辑。他对学习也很用心,每次考试前,总能见到他在学校的小路上,来回踱着步子背诵着考试的内容。

大学四年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毕业以后,我和郑剑都进了学校,我当了初中老师,他做了高中老师。当时的我并不喜欢老师这个职业,于是后来离开了学校进入西安一家报社。

工作中的他,很认真,也很有个性。一次同学聚会,他谈起自己的一次经历:他刚接手一个班,学生觉得他年轻,有些看轻他。他讲课的时候,不少学生在底下窃窃私语。于是,他当时就火了,“啪”的一声,将课本反扣到讲桌上,说:“你们要是不服,随便问。”这一举动,把学生们镇住了,也不再躁动了。也许当老师的,就需要在某个瞬间,镇住学生,让学生佩服,我想他有这个实力。

2010年7月我读完研究生,来到北京开始了“北漂”的生活,而他一直在西安的那所学校里耕耘着。他热爱教学,也热爱自己的学生,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教师,成长为一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2017年4月间,他在微信中说起自己跟腱断裂,我安慰了他几句。由于那时我母亲也躺在病床上,没有顾得上打电话细问问他。后来才得知,他因为没有休息好,做完跟腱断裂手术40天后就返校工作,晚上回到家,小腿肿痛久久消不下来。他对工作竟如此热爱啊!

近些年,由于种种原因,竟也没有打电话给他,直到得知他去世的消息。看着他2021年获得第二期“西安好人”荣誉称号时的照片,仍然是那张国字脸,短发,胖胖的,嘴角依然微微上翘微笑着,只是眼镜换成了透明的颜色,两鬓也有些斑白了,我不禁又湿了眼眶。从大学毕业到离世前,他连续工作了近25年,从一名年轻教师成长为一名教学精湛的教师,担负起年级组组长的重担。

郑剑虽然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是我想,他对家人、对朋友、对学生,都曾热爱过、关心过。他的这份爱,一定留在了他关心过的每一个人心里,也一定留在了他耕耘了25年的学校。

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郑剑的面容,国字脸,短发,嘴角依然微微上翘。我将永远珍藏他的面影,也将永远珍惜这份同学情谊。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