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雷不才写字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7-31

□王秀峰

涑水河在峨嵋岭下拐了个弯,冲刷出这么一片土地。此地白菜出名,青白色无丝,炒、煎、拌均能入席,大家都说是因为这一湾水好。

雷二爷是村南头人,小时在村私塾读过书,懂两句之乎者也,和同辈人谦称自己“不才”,和晚辈则傲称自己“老朽”。同辈人称呼他“雷不才”,晚辈人称呼他“雷二爷”。

雷二爷一辈子就像村地里的白菜一样——平凡而小有名气。他在村小学教孩子们写毛笔字,那时没有砚台和黑墨,只有瓶装的墨汁,用前需使劲摇晃,使墨汁均匀,写出来的字才能发黑。雷二爷写字,很是庄重。他把白粉连纸打成方格,每个字四等份写在方格内,楷书、隶书、草书都会写。他搜遍祖上没有什么名人大家,便称自己写的是“雷体”。雷二爷写字气守丹田,表情凝重,挽起袖口,笔走如神。他起笔总是浓墨,收笔少有散白,每个字都是一气呵成。长时间的练习,让他把一本《三字经》写了好几遍。他的楷书公正,隶书庄重,草书龙飞凤舞,得到乡亲及同行的赞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到过年,村民收成好坏不说,即使饿着肚子,也要有副对联过年。大家都是到集上买一张红纸,折叠裁割一下,让雷二爷写上吉祥祝福的语句。雷二爷自诩雷墨飘香。

村子四五百户人家,每到三六九逢集,或者逢年过节,雷二爷都要在村中的戏台上,摆一张桌子,放上两瓶墨汁,等赶集回来的村人铺上红纸,写上让主家高兴、自己满意的语句。主家谢完时散一根烟,雷二爷虽然耗上时间,赔上几瓶墨汁,但自己感觉很风光,其乐融融。满村及邻村都飘落着雷二爷的墨香。

红白喜事,雷二爷一般在账房记账,一手小楷,清楚整齐地记录着主家的收入和支出,成了总管的御用人员。涑水河边的文化人雷二爷和此地的白菜一样出名。

正月底,二爷的乡亲、在上海工作的发小,回了一趟家,与二爷会晤,交谈甚欢。二爷写了一幅楷书赠送,发小感到礼轻意重,很诚恳地把这幅字带回上海,装裱后挂在自家的客厅。

又是一年春节,二爷还在戏台上写字。千里之外的上海,发小的老板到发小家中做客,对挂在客厅的字赞不绝口。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二爷的发小记住了,老板喜欢这幅字。

若干年后,老板调往北京工作。一群人要去北京看望老领导,带些什么东西,煞费苦心。这时,二爷的发小突然想起陈年旧事,提议带一幅墨迹到北京去,大家都认为妥当。

二爷的发小用电话联系二爷,好好写一幅,这幅字要送到北京去。二爷一听兴奋不已,通宵达旦写了几十幅,从中挑选了最为满意的一幅字,让来人带到上海。

这幅字送没送到北京,无从考证,但“大老板向二爷索字”的传闻在郇阳大地上传播开来,许多人直接向二爷恭贺。这件事是飞机上放炮仗,响得很远很远,让二爷在书法界的地位提升了不少。

兴奋过后,二爷冷静下来思考,此事证明咱字写得好,物以稀为贵,只有少才值钱,思来想去,只有封笔,才能让存世的作品增值。又一个新年时,大家听说二爷不写字了,起初惊讶,后又慢慢恢复了平静。

数年后,我听说二爷又在戏台上摆上桌子,放上砚台,铺上厚厚的红纸,重操旧业。我站在台下远远望去,二爷在戏台上做扩胸运动,嘴上冒着热气……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