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朱自清买书

来源:海南日报时间:2024-07-25

□程应峰

著名诗人、散文家朱自清大学就读的最后一年,一次到琉璃厂逛书店,在华洋书庄见到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要14元。这价格对于这部大书来说并不算太贵,但对于一个学生而言,不是个小数目。手头没这么多钱,可书又实在舍不得,思来想去,就身上穿的皮大衣还值点钱。这件大衣,是朱自清结婚时,父亲为他做的,水獭领,紫貂皮。大氅虽是布面,样式有点土气,且领子还是用两副“马蹄袖”拼凑起来的,可毕竟是皮衣,在制作的时候,父亲很是费了些心力。

朱自清当时实在舍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将来准能将大氅赎出,便在踌躇许久后,毅然将它拿到了当铺。

朱自清没有过多考虑,想着将来赎回来,便以书价作当价:14块。大氅当然不止这个价,所以当铺柜上的人一点不为难,即刻付款。拿上钱,朱自清马上把那本《韦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来。不料那件费了父亲许多心力的大氅,终归没有赎回来。朱自清每次翻看那本字典时,总不免心生遗憾。

朱自清为人为文,追求一个“真”字。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著称,他能够巧妙地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转化为文学作品中的生动画面。他的散文风格平实而蕴藉温情,细腻又不失率真,被公认为“白话美文典范”。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等作品广为人知,深受读者喜爱。

朱自清买书,也追求一个“真”字。在《买书》一文中,他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令他念念不忘的,依然是旧书摊。有一年的正月,他去琉璃厂逛厂甸庙会。他去的时候,土地祠内外人山人海,他买了一本《伦敦竹枝词》,当时花了3元钱,买来以后,恰好《论语》找他约相关的文章,他便选抄了一些竹枝词寄过去,加上一点说明,后来居然得了5元稿费。朱自清说:“买书赚了钱,这是仅有的一次。”

朱自清爱在逼仄甚至简陋的环境中淘书,在一堆堆略带着霉味的旧书中,若是找到了自己搜寻已久的书,或者找到一本被别人忽视的好书,他便欣喜若狂。在他看来,捧读一本自己淘回来的好书,便会神清气爽,天宽地广,真真是一大享受了。

 (《海南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