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7-20
□飘絮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小暑是小热,大暑就是大热了,是毫不客气地热。此时已进入伏天,热气旺,食欲减,于是,人们就用各种美食来消暑。
我国的鲁西北、江苏徐州、上海等地区在大暑时流行“吃伏羊”,这种习俗始源于尧舜时期。
江苏徐州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伏羊一般为小山羊,此时的羊吃了几个月的青草,加之山泉的滋养,肉质鲜嫩肥美。
伏天人们在想办法进行驱热时,体内容易寒气过重。特别是现在,大家多使用风扇、空调,一不小心就会导致寒气入侵。吃羊肉进行“三伏补”,便可以有效地驱散寒气。
很多地方会吃伏面,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炒鸡蛋”的说法。吃伏面的习俗据说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在北方,大暑、二伏都会吃面,即面条。
入伏后小麦成熟,新收割的小麦富含糖类、维生素B等多种矿物质,食面可以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同时,也可以增加食欲。
面条有多种吃法,汤面、拌面、凉面,还有打卤面,因人的口味而异。
台州椒江地区“大暑吃姜”,比如姜汁调蛋。姜汁调蛋,是用姜汁、鸡蛋和红糖一起搅拌调匀,装在小碗中,进大锅进行干烧,烧出的蛋甜中带辣。也可以再添加一些辅材,如核桃粒、桂圆、红枣等。
除了姜汁调蛋外,台州地区的人民还喝姜汤、姜茶、姜米粥,吃姜炒米、姜汤面、姜汁核桃炖蛋、姜糖、姜渣蛋、姜汁冰淇淋等,简直是无姜不欢。吃姜能借助姜的辛热温暖脾胃、提高食欲、排汗祛暑,这就是“冬吃萝卜夏吃姜”的由来。
莲子汤也是大暑不可或缺的食物,大暑喝莲子汤是从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习俗。莲子被称为“水中灵芝”,因为莲子性味甘平,具有补脾涩肠、养心安神的功效。 (《清远日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