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高考来临, 我们能做什么?

来源:新华社发布者:时间:2024-06-05

◆康杰中学心理教研组组长、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曹莉华


“高考不仅是文化知识考试,心态比拼也同样重要。越临近高考,孩子的心理状态越不稳定,经常焦躁不安,想安慰却让他更愤怒。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家长该怎么办?”这样的情况相信很多高三家长都深有体会。面对孩子人生第一次重要选择,家长该怎样助力孩子高考呢?应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第一,创建温馨的环境。


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家庭环境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态。家庭环境作为孩子学习和休息的场所,应该是温馨而安静的。


温馨,是要有家的感觉,每个人之间互相关爱、彼此包容,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且在父母那里得到能量和支持;安静,是指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尤其是家长不能过分指责和唠叨。当然,家长也不能因为害怕给孩子压力,家里鸦雀无声,全家的所有行动都为孩子高考让步,这样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压力。


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平稳的心情、乐观的态度,都会帮助孩子顺利应对高考。


第二,提供科学的指导。


首先,要做孩子的主心骨:随着高考临近,很多学生压力变大,焦虑、紧张、烦躁,学不进去……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家长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不可能每天都高效率地投入学习状态,偶尔的负面情绪、失眠、走神等都不会对学习有影响。而不是告诫孩子“不要做这个,不能那样做,什么事都不能影响学习”,这样只会让孩子生活在高压之下,从而严重影响孩子心态。作为家长,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先陪伴再引导,积极鼓励孩子,避免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


其次,要帮助孩子解决具体问题:考生在频繁的模拟考试中,会因为成绩的好坏而产生“考不上怎么办、发挥失常怎么办?高考成绩和这次一样怎么办?”等无用的思考,不仅浪费时间,还影响应考心态。因此,家长要积极帮助孩子解决当下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和孩子探讨“发生了什么?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做什么可以避免出现这些问题?”找到问题解决之道。这样考生才能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收获自信,轻松应考。


再次,帮助孩子正确看待睡眠:每年高考前,很多考生会在高压下失眠。如果孩子出现失眠现象,不要着急,偶尔睡不着是正常现象,因为几乎所有学生考前都经历过失眠。科学实验表明,失眠对第二天的考试发挥没有任何影响,当学生不再困惑于“不能让自己失眠”时,焦躁的心情自然就平复了。


第三,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工作,也是家长当前比较重要的工作之一。高考前要注意帮孩子调整生物钟,尽量让作息时间和高考时间吻合,切忌熬夜或过度放松。同时,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均衡营养,保证考生身体健康。


要让孩子明白,人生犹如一场马拉松,大家都在奋力奔跑,高考只是把一起奔跑的人分到不同的跑道上继续奔跑,只要坚持奋斗,一定会奔向更好的自己和想要的未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