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4-06-05
记者 孙 雄 曹欣怡
10多天的时间,奔赴4个城市,吸引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18所高校的700余名学子前来咨询了解,累计发放人才宣传册、岗位需求册、文旅推介票、文创产品等资料4600余份,征集300余人的初步就业意向……连日来,我市搭乘“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专场活动的“引才专列”,先后赴长沙、武汉、重庆、成都开展招才引智活动。
这既是一次引才之行,更是一项发展之策。此次活动,我市精选50家发展前景好、人才待遇优的企事业单位,累计提供149个岗位,拟引进399名高素质人才,以惜才爱才、求贤若渴的满满诚意,诚邀八方英才选择运城、建设运城,共同书写运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活动搭台,文创吸睛,城市出彩。活动中,我市展位前摆放着刻有普救寺图案的金属艺术书签、印有“七彩盐湖”的定制帆布包、寓意“柿柿如意”的香囊以及涵盖全市6个著名景点的文旅推介票……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集中展现出我市地域特色和深厚文化,受到了广大青年学子的追捧和青睐,不少高素质青年人才从这里认识运城、了解运城。
5月21日,“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武汉专场活动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办。活动现场,我市展位吸引了来自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学生前来咨询。 记者 曹欣怡 摄
完善政策 引育良才
“给予博士研究生10万元安家补贴、每月2000元的人才津贴”“引进人才的随迁子女,接受学龄前教育、义务教育期间,由教育行政部门优先就近安排到优质幼儿园、中小学就读”“凡是高层次人才来运创(领)办企业,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给予100万元到50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助”……在认真听完我市优渥的人才引进政策后,广大学子坚定了来运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专程为家乡而来!”通过这次活动,常年在外求学的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季张斌愈发期待回运发展。“运城的人才政策非常好,博士研究生可以一对一面谈,依据专业方向匹配合适岗位,还有相应的安家费、科研经费等,希望有机会回到运城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季张斌说。
“一直关注着家乡的人才政策,通过这次活动感受到了家乡对待人才的满满诚意。”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刘佳听说运城来学校招聘,早早就来到了双选会现场。
“我家是河津的,今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计划回家乡发展。这次活动让我在校园里精准获取‘家门口’的就业信息,帮助我在求职的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这两年,运城的人才政策越来越好,吸引着我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刘佳说。
立旗定向,人才优先。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始终把人才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有力支撑,先后出台《高层次人才购房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引进人才配偶调动暂行办法》《运城市柔性引才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招才引智配套服务措施,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套制定职称评定、岗位评聘、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等具体办法,构建了覆盖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等各环节的全链条人才政策体系,坚持以最优政策、最优服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青年人才扎根运城、建设运城。
优化环境 筑“巢”引“凤”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近些年,人才资源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至关重要。
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是吸引力、竞争力。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职业发展前景”“岗位与专业的匹配度”是影响高素质青年人才就业选择的关键因素。
“我是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今年6月研究生毕业,毕业后想回家乡发展,有没有适合我的岗位?”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董梅咨询道。“这家医药企业就有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不仅人才待遇优、发展前景好,还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都设有人才基地,除了企业给出的薪资外,高素质青年人才还可以享受市里的人才补贴。”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
作为在外求学的运城籍学子,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回报家乡、建设家乡是他们共同的愿望。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赵书田高兴地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运城人,那里有生养我的亲人、熟悉的乡音,留在家乡发展,有一种在外漂泊所没有的归属感,再加上家乡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给我们提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更加坚定了我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服务家乡、回报家乡的决心。”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当前,我市人才引进工作着眼“高精尖缺”、突出需求导向,围绕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设立科研专题,加紧推进。
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我市持续在改善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上出实招、优服务、解难题。
我市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人才服务生态,统筹推动各项创新资源要素向重点工作、重大任务集聚,以创建黄河金三角(运城)创新生态集聚区为牵引,以建设“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为突破,投资16.18亿元规划建设占地278亩的运城科创城,打造运城的“智创未来基地”,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与此同时,我市突出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专业化育才机制,组织开展民营企业高端研修班、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乡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班等;不断完善多元化用才机制,精心做好首批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管理服务工作,组织开展专家人才下乡进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一方是寒窗苦读,满怀理想渴望报效家乡的高素质青年人才;一方是求贤若渴,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活力之城。正是这样一次次的“供需”对接,为学有所成的莘莘学子和爱才惜才的城市搭起了一座座沟通“桥梁”,推动人才与岗位的“双向奔赴”。
问计于“才” 借力于“智”
发展靠人才,振兴靠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除了将优秀的高素质青年人才招引回运,市委、市政府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上下功夫,推动人才与岗位、技术与企业实现“双向奔赴”。
山西富盛镁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铣削类球形金属镁粉的高科技企业。近年来,为了企业的发展,该公司负责人陈效军辗转多所高校,但一直没有找到与企业发展产业对口的专家学者。前段时间,在永济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陈效军联系到了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梁霄鹏。5月20日,在中南大学知识产权中心,陈效军见到了梁霄鹏,经过面对面交流、零距离“问诊”,双方的合作有了初步进展。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彭建在产学研对接活动上表示:“我们跟山西闻喜银光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也与运城市其他相关企业进行过交流,在新的产业格局下许多企业面临新需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技术成果在运城落地转化。”
当前,全市上下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总牵引,培育壮大“415”十大工业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全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着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推动人才数量持续攀升,为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加快建设“一区两城三强市三高地”目标定位,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现在的运城拥有开拓创新的昂扬斗志,时刻敞开胸怀,诚邀天下英才,共赢绿色未来。
黄金累千,不如一贤。一场场紧锣密鼓的引才活动,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招贤纳才的诚心和决心。下一步,我市将扎实做好人才工作,重点做到突出体制聚才,构建“统分结合工作体系”;突出项目引才,构建“人才队伍雁阵格局”;突出平台育才,构建“四链融合平台矩阵”;突出环境留才,构建“绿水青山人才生态”,真正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