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汪曾祺:平凡小事写情趣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5-14

□吴裕成

汪曾祺从运河边上的高邮县城走出。他曾讲,上小学时,一路上的作坊店铺,手艺人的制作,每日里百看不厌,那勤劳、笃实、清甜、微苦的生活气息注入记忆,许多作品取材于“这座封闭的、褪色的小城”。他写故乡的人和事,写运河上缓缓移动的船,也写吃食,如腌出红油的鸭蛋,如蚕豆。一次,我与叶楠聊作家作品。叶楠以影视剧本写作见长,成名作是《甲午海战》。叶楠取来广州新出版的一本刊物,让我看汪曾祺的新作《蚕豆》,并啧啧称赞,说这是能将平凡小事写出情趣来的高手。

有一次,听我说林希的津味小说《蛐蛐四爷》被话剧搬演,汪先生很感兴趣,问舞台上怎样表现蟋蟀相斗?要有一些技术性的处理。又问是否用天津话表演?我说那当然,并且还有角色操杨柳青口音。汪曾祺说,天津话有特色,但一些语句不容易写出来,比如过去有人用天津话写小说——他学着口音:“夜个(昨天)那哥俩儿广(打)起来了……”汪曾祺上世纪50年代曾任《说说唱唱》《民间文学》编辑,对各地风土民情多有了解。

汪先生为孙犁先生的《荷花淀》写剧本,是听汪夫人说起的。这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选题。北影约了几个本子都不满意。导演来找汪曾祺,说您若不接,这个选题就只能放弃了。汪夫人讲话时,先生并不插话,随后只是平淡地对我说,这个剧本有难度。两年后再拜访,提及此事,汪先生告诉我剧本发表在《电影创作》上,题名《炮火中的荷花》。

一家出版社筹备出版古典小说评点本,李国文评《三国演义》,王蒙评《红楼梦》,邀他承接《水浒传》,没应。汪先生对我说:“《水浒》这本书我自己还没读懂,怎么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呢?比如小说开始描写九天玄女,含义何在?弄不清楚。”汪曾祺说,有人讲李逵造反最彻底,但挥板斧砍杀的却是老百姓;我倒觉得鲁智深最可爱,你看他救人,想得多周到。

汪曾祺家住天坛南一座高层住宅楼的一个单元。居室布置不很讲究,堆摞的书,摆放的书,略显凌乱。壁上挂他画的一幅画,画法非同一般,红色块、蓝色块、绿色块的错落叠加,堆出串串葡萄,钤着印章。后来,那壁上换了画,墨叶红荷,仍是他的作品。(《天津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