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母亲节:道不尽的爱与感恩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5-09

□艾栗斯

宇宙浩瀚无垠,却只有一个人,曾与你无私分享过脐带与心跳,那就是——母亲。母亲节即将到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她的历史与细节,品读这从古至今道不尽的爱与感恩。

母亲节早已出现在人类文明中

现代母亲节设立于二十世纪,距今不过一百多年。人类对母亲的情感纽带源自天然,迸发的时间甚至早于人类的文明史。年轻的现代母亲节,与这段无穷无尽的人类情感历史相比,时间占比似乎微不足道,但如果从节日的嬗变来说,母亲节早已出现在人类文明中:节日的源头可以是原始崇拜、祭祀活动、历法节气,以及宗教神话。最早的母亲节就从东西方的神话开始,为了纪念象征母亲的女神。

母亲节创始人安娜·玛丽·贾维斯 (资料图)

对于古希腊人来说,每年1月8日是他们的重要节日“春节”,更是他们纪念神话里的众神之母瑞亚的节日。瑞亚作为大地女神盖亚和天空之神乌拉诺斯的女儿,属于第二代希腊神祇,其名字有“流动和轻松、自由”之意,因此也被称为“时光女神”,代表着永恒的时光流动。传说中,瑞亚出现时,常有两只狮子伴随左右,而她最出名的故事,是诞下并设法保护了自己的孩子——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亚这些大名鼎鼎的奥林匹亚诸神,因此瑞亚有了“众神之母”“母亲神”的美称。古罗马人延续了古希腊人对“众神之母”的崇敬,节日的庆祝活动规模日渐扩大,常常持续三天之久。可惜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败,该节日的风俗也湮灭于历史之中。

母神是对人类母性光辉的高度浓缩,从这个意义上说,古希腊人纪念瑞亚的“母亲神”节,也可以被看作是最古老的母亲节。这种源自母神神话的节日在东方同样得以体现——流行于中国北方及客家文化里的“天穿节”,纪念的对象是上古神话里的女娲。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捏土造人,还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被华夏民族视为创世母亲。最早关于天穿节的文字记载,来自东晋《拾遗记》:“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煎饼置屋上,曰补天穿。”除了系煎饼、甜粄扎针(妇女在此日把圆块的甜粄以油煎后,于其上扎针,也有“补天穿”之意),天穿节还是中国民俗节日中唯一由家庭主妇担纲祭祀的民俗节日。

连环画《岳母刺字》书影

古代“母亲神”节与现代母亲节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表达对母神的崇拜之意,而后者则回归现实个体,更多对身边的母亲表达尊敬和感激之情——古已有之的“省亲”假,就包含了这样的形式与情感。每年的四旬斋的第四个星期天,是英国的母亲节,节日的源头可以追溯至欧洲中世纪。

与英国的省亲星期日类似,我国自古也有省亲的礼俗,如《红楼梦》里的元妃省亲。不过相比英国回家主要探望母亲,源自周代、兴起于汉代的我国古代省亲主要是归家探望父母,有时也包括拜觐其他尊亲,又称作“归省”“归宁”“觐省”“拜觐”。虽然没有将个体的母亲作为节日的焦点,但奉行孝道的儒家文化里一直少不了对母亲的赞美。历史文化中流传的著名母亲的故事有“孔母授学”“孟母三迁”“徐母大义”“陶母退鱼”“欧母画荻”“岳母刺字”等,可以说,每一个伟大的灵魂背后都站着一位闪闪发光的母亲。母亲不仅赐予生命,更有养育之恩。《诗经·邶风·凯风》里吟唱:“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诗句以儿子的口吻,把母亲比作温暖的南风,把儿子比作酸枣树的嫩芽,赞颂母亲养育的辛苦与善美。

契合了中国的孝道文化

如果说母亲节的雏形来自对女性生育奉献的赞美和敬仰,现代母亲节的诞生,则源自母亲但不止于母亲——她不仅爱自己的孩子,还关心普天之下的孩子;她不仅照料家庭,还投身于社会公益。

安娜·玛丽·贾维斯的妈妈安娜·查韦斯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母亲。美国南北战争时,查韦斯夫人从事和平运动,照料了不计其数的伤员,也见证了许多年轻生命的告别。1876年,南北战争刚结束,战争之殇的阴云还笼罩在无数家庭心头,安娜·查韦斯夫人在美国国殇纪念日发表演讲说:“内战中失去了多少士兵,就有多少母亲为之心碎,这些母亲是伟大的——希望将来能有一个纪念母亲的节日,纪念她们所奉献的一切,不光为家庭,也为社会。”她祈祷,“但愿在某处、某时、某刻,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以及全世界的母亲。”

1905年5月,查韦斯夫人去世时,安娜已经四十一岁,她在悲痛之余决心实现母亲生前的愿望,设立母亲节。为此她不断写信给各界社会名流,呼吁开设一个引领全社会关爱母亲、感恩母亲的节日。1908年5月12日,是当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也是安娜母亲查韦斯夫人去世三周年的日子,当地应安娜的请求,举办了一个针对母亲的仪式,也以此纪念查韦斯夫人的良善行为。仪式上,安娜用母亲生前最喜欢的花——康乃馨做装饰,之后康乃馨也成为母亲节的节日花。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签署法案、颁布公告,正式将每年5月第二个周日的母亲节定为国家节假日。

安娜的愿望仿佛实现了,又似乎没有,因为在她早期的设立倡导里,在原本母亲节的日子里,子女们会给母亲亲笔写信,以表达情意。然而贺卡公司首先从母亲节的潮流中嗅到商机,大量印制有祝福语的贺卡售卖,分得了一大杯羹。安娜为此感到愤怒,她认为信应当亲手来写,花钱买印刷的贺卡只是懒惰的借口。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图案选自美国画家惠斯勒的名画《母亲的肖像》。邮票上,一位慈祥的母亲端坐,平静欣赏着面前花瓶中的一束康乃馨。自此,康乃馨成了象征母爱之花,人们会在母亲节这天佩戴康乃馨,红色康乃馨送给在世的母亲,白色康乃馨则是为了纪念过世的母亲。

如今一年中几乎每个月,世界上都有某个国家在过母亲节,虽然他们过节的日期不一样——有16个国家在3月8日过母亲节,19个国家在3月21日过母亲节,超过80个国家在每年5月第二个周日过母亲节。母亲节,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

中国诸多通商口岸开放以后,母亲节的理念随着外来文化一起进入中国,既契合了中国的孝道文化,也代入了对祖国母亲命运的深厚情感。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中,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升妇女地位的呼声也日渐高涨,种种浪潮汇聚,构成中国母亲节萌发的背景。1926年,浙江双林的彭茂欣主导了母亲节的纪念仪式,引导参与仪式的人们诚示“孝道之善法”,拉开了中国母亲节的序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成为母亲节得以热烈庆祝的所在地,妇女节制会成了节日推行的有力举办者。(《北京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