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长城沿线为何板栗多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5-08

□魏明俊

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在为《诗经》作注时说: “栗,五方皆有,惟渔阳范阳生者甜美味长,地方不及也。”意思是说,在华夏大地出产板栗的地方遍及大江南北,但品质最佳、味道最美的当属渔阳、范阳(幽州)一带的板栗。而古时的怀柔恰恰属于渔阳、范阳之地,因此怀柔板栗甜美味长当之无愧。尤其是明代之后,怀柔长城沿线生产的板栗,品质更优。那么,怀柔长城一线的板栗带是怎么形成的呢?

明代中叶,朝廷于北方设防,在着力修筑砖石长城的同时还“于边外广植榆柳杂树,以延塞马突袭之迅速,内边则开果园栗林,以济饥寒之戍卒”。

嘉靖四十五年,蓟辽总督刘焘题请“申饬边工、斟酌缓冲,以求战守万全。”兵部复议时建议边关一带“栽种树木,以固藩篱”,这一年,刘焘命军士在渤海一带栽植了板栗等树6.3万余株。数年之后,“千里成林,而虏人绝南牧之路矣。”

万历三年,抗倭名将俞大猷在《为伏陈战守要务以备采择疏略》云:“民间园地,周围各五里之远,暂免租税,责令各管园地之家,种植榛栗枣梨桃柿等果,纵横一丈,植果一树,九九斜连,如阵如队”。万历十一年,蓟辽总督张佳胤,在任内巡行边防,督命各路军士沿边广植枣栗。张佳胤在上疏中说:“各路宜于沿边栽种枣栗,广种植之厚利,令守台军兵,各于附近山场,画界而后授以树株,给以资本种树……三年之后,果树林木长成,戎马难驰,此金汤之固也。”

从怀柔地貌版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长城地处燕山山脉,就其地理位置、海拔高度、降水量、温度、土质等条件讲,十分适宜板栗生长。此外,怀柔的土壤中富含锰、硼等板栗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使这一地区所产板栗成为栗中珍品。由此可见,明朝在长城沿线造林并非生态之举,而是国防之需。无论其本意如何,但今天那些大明板栗已垂荫于长城脚下。今天的怀柔人民正享受着栗荫下的清凉,大明栗果的香甜。

(《北京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