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筑好绿屏障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5-10

□见习记者 樊慧敏/文 记者 茹雅/图

初夏的河东大地,百花争艳,绿意盎然。五条绿色走廊如同绿色的飘带,将整个运城串连起来,共同绘就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态画卷。

去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筑好绿色屏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上有力彰显了运城担当。如今的运城,绿色已成为生态底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正徐徐展开……

国土绿意浓

趁着风景正好,骑上自行车,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上感受自然的无穷魅力。

一路骑行,一路美景,心旷神怡。相伴而行的,除了一路的微风,还有公路两侧满眼的绿意。

行至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临猗段,只见道路两侧郁郁葱葱,一边是层层绿色的坡面,另一边绿树与农田相接,微风拂过,漾起层层碧波。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临猗段

同样,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万荣段,道路两侧的坡梁上、滩地里,裸露的黄土地早已被绿色覆盖。在位于荣河镇北辛村的舍利塔公园内,白皮松、金叶榆等树木生机盎然,迎接来往的游客。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万荣段

据沿线居民介绍,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风景带示范工程的建设,不仅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观光。这条公路周边之所以美不胜收,得益于我市深入开展的“绿满运城”国土绿化行动。

去年以来,我市持续以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总牵引,聚焦“五条绿色走廊”,狠抓国土绿化,深入实施“绿满运城”国土绿化行动,调整绿化结构,加强林草生态保护修复,着力推行林长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植树造林1.17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7.9%。同时,突出抓好门户绿化、通道绿化、城乡绿化,着力打造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风景带示范工程、汾河入黄口生态景观及修复保护工程、中条山南麓荒滩绿化工程等一批生态修复亮点工程,形成了山水相依、林水相融的生态景观体系。

在实施“绿满运城”国土绿化行动过程中,我市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扎实做好“绿”文章。盐湖区持续推进“绿满盐湖”行动,位于盐湖南岸的盐湖区“国家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绿化工作已全部完成,今年将继续在盐湖北坡实施绿化工程,接续奋斗植绿、增绿,不断放大绿水青山“颜值”;万荣县不断整合资金投入、配置各类要素、实施国土绿化,初步形成了“入县有亮点、沿途有看点、进城有景点、乡村有特点”的美丽景观;芮城县深入实“绿满芮城”行动,全县绿地率达到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标准;河津市立足当地“一山两河”生态框架,科学推进国土绿化……

此外,我市还积极推进山体生态保护工作,狠抓中条山山体修复,推动盐湖周边山体从“荒”到“绿”,实现蝶变。

驱车沿着运城绕城高速一路向西行驶,可以看到左侧的中条山满目青翠,曾经大大小小的深坑和断崖已被绿色覆盖,还有部分山体正在修复当中。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通过破损山体边坡削方、打锚杆及挂钢丝网、基础层及草籽层喷播、覆盖绿网、洒水养护等手段,对山体进行“复原”。同时,在修复过程中对山体绿化进行提档升级,运用爬藤类植物和丛灌类花卉对崖壁进行绿化,打造“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绿化效果。

绿水青山正可期。未来,我市还将继续狠抓国土绿化和山体修复工作,加强植树造林,让河东大地变得更绿、更美。

湿地生态美

迎着暖阳,步入位于垣曲县的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看园内绿植苍翠,听林间鸟语声声,乘船畅游湿地水域,迷人风光尽收眼底。

“这两年公园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游客也越来越多了。漫步在公园里,感受着湿润的空气环境,感觉很舒心。”在该公园游玩的刘女士说。

近年来,按照“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这座湿地公园已成为集湿地保护、修复、科研、宣教及生态体验等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是山城垣曲一张特别的生态名片。

该公园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湿地得到更好保护,要建立健全湿地资源监测网络系统,打造湿地保护、修复、宣教示范工程,探索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同时,加大利用力度,让湿地为古城人民带来更多“福利”。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肺”,我市湿地面积位居全省第一,做好湿地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去年以来,我市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狠抓湿地保护,不仅出台实施了《运城市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还以各种具体举措加大对伍姓湖、圣天湖、平陆三湾等湿地的保护修复力度,使全市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作为山西最大的天然淡水内陆湖,伍姓湖拥有水域面积11.3平方公里,是我国候鸟迁徙廊道上的重要一站。

据介绍,20世纪60年代以来,涑水河和姚暹渠沿岸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加上周边村庄工厂生产生活垃圾的倾倒,使伍姓湖的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为此,我市于2017年启动了伍姓湖生态修复保护治理工程。2023年,我市继续大力推进伍姓湖生态修复工作,目前,伍姓湖岸坡与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已完工,伍姓湖清洁流域治理工程、伍姓湖防洪生态恢复项目和伍姓湖入湖口人工湿地二期项目正加快实施,届时将使伍姓湖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稷山县和新绛县通过建设汾河湿地公园,有效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稳定,使湿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蓄水滞洪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夏县注重白沙河生态蓄水与环境修复、旅游开发同步进行,致力打造景美如画的白沙河湿地公园……

如今,我市湿地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各大湿地的生态环境已得到有效改善,成为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未来,我市还将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实行湿地分级管理,健全湿地保护机构,实施湿地生态修复,严格湿地面积总量管控,提升湿地保护管理能力,推动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水土“固”起来

站在万荣县汾河入黄口的“望河台”极目远眺,一边是风景秀美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一边是奔流不息的黄河水,成群的鸟类不时掠过天空,满目尽是舒适惬意。附近村民评价:“这两年汾河沿岸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闲暇时来汾河边转转,心情也畅快了。”

汾河万荣段处于汾河的最下游,要承受上游洪水压力,出口受黄河顶托倒灌影响,是汾河防洪体系中最薄弱的河段。特别是在汛期,防洪压力更大,顶托倒灌、河水漫滩,堤防极易出现变形、裂缝、管涌、塌陷等险情。

为保护该段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支持下,万荣县水利局组织实施了黄河流域(万荣段)汾河治理保护工程项目。该项目工程融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为一体,先后加固了河堤、改造了抢险道路等,有效消除防洪隐患,保证行洪通畅和河势稳定;又在坡面、堤坡实施生态修复和绿化,恢复河道岸线生态系统健康,促进水资源的涵养和循环利用,减少水土流失和扬尘,提高了周边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我市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降水年际年内分布不均,且汛期降水较为集中,水土流失一度较为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市将水土流失作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重点,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高标准淤地坝、发展旱作农业等,多措并举狠抓水土保持,因地制宜推进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补齐生态短板,推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市坚持以流域水系为单元,整沟、整乡、整县一体化推进,推广拓展“整沟治理”,打造出具有运城特色、示范作用明显的高质量精品小流域和生态清洁小流域样板。2023年,我市在夏县、芮城县、永济市、平陆县、绛县和稷山县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共7个,总治理面积173.16平方公里。同时,还以黄河多沙粗沙区为重点,建设安全可靠、配套设施齐全、运行管护到位的高标准淤地坝,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此外,我市还重点依托有机旱作项目创建,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示范引领全市有机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有力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平陆县结合当地实际,实施李铁沟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一系列治水、保土和水系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永济市实施张家窑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改造,以及经济林生态林栽植、封禁治理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芮城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23年全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到81.38%,成功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同时该县还以水土保持项目为引领,建设花椒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放眼望去,如今的河东大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正有序推进,生态环境已经有了明显改善。未来,我市将继续聚焦“五条绿色走廊”建设,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治理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让运城在河东儿女的共同努力下,逐渐绿起来、美起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