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4-03-22
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孙耀民
水利事业关乎国计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能建立在水资源大量消耗、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基础上,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水资源节约集约发展之路。
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主题为“Water for Peace”(以水促和平)。我国纪念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10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水文章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市委市政府“三水同治”前进步伐,以“月清季结年对标台账式一线工作法”为抓手,在推动“两大”工程、强化“三项”监管、落实“五个”保障、推动“六项”工作等方面多点发力,持之以恒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不断实现节水与增效同频、绿色与发展共振。
一、推动两大工程,夯实水资源发展根基
2024年,我市重点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和国债项目两大工程。一是“一泓清水入黄河”水利工程,我们牢记领袖嘱托,坚决扛牢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的政治责任,按照省委、省政府行动方案和工程方案要求,科学、精准、扎实推进水资源配置、防洪能力提升、河流生态廊道建设、泉域保护与地下水超采治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六大类工程建设,2024年“一泓清水入黄河”水利工程全部开工,保障年度任务和三年工作成效。二是国债项目工程,列入新增国债支持项目共11项,包括灌区改造工程6个,下达国债资金4.72亿元;重点防洪工程5个,下达国债资金1.38亿元。以两大水利工程为牵引,在水资源配置、高效节水、再生水利用等方面,不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水支撑。
二、强化三项监管,赋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今年重点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深度节水控水、取用水监管三方面监管制度建设。一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进黄河干支流耗水指标优化分配至相关县(市、区);通过计划用水管理、用水定额管理、节水评价等措施,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管理。二是强化深度节水控水,抓好节水型企业、高校、单位、园区等节水载体示范建设,在芮城县建设节水示范园,做好夏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推动纳入取水许可管理范围和公共供水管网内万方以上工业、服务业用水单位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三是强化取用水监管力度,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建立节水监管体系,全面监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各环节,重点对公共供水和工业企业等行业持续开展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管理监督检查,做到零问责。
三、落实五个保障,提升水资源服务经济能力
一是抓好规划编制。13个县(市、区)水网建设规划要全部在年底前编制完成并经县(市、区)政府批复;启动“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同时,全面加强水利规划实施跟踪评估和督导,切实落实水利规划实施管理责任,抓好规划落实。二是加强法治建设。加强常态化水行政执法,加大对妨碍行洪、侵占河湖岸线、违法取水等水事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开展《黄河保护法》等水利重点领域专项执法,积极联系法院、检察、公安、司法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大违法线索移送力度,着力解决涉水突出违法问题。三是加大投融资改革力度。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加强与发改、财政和有关金融机构配合协作,研究新机制下推进水资源项目投融资工作的措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水资源项目建设。四是聚力人才队伍建设。依托专家办、水务大讲堂等平台,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工作思路,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管好用好干部队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多举措加强水利队伍建设。五是坚持科技引领。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在数字孪生灌区试点建设上下功夫,抓好尊村、大禹渡数字孪生灌区实施方案批复及工程建设;着力完成运城水利信息化平台2024年建设任务。同时,加强网络安全,强化数据共享,实现数据从“有”到“有用、能用、可用”的转变。
四、推动六项工作,助力水资源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农业灌溉调蓄池及水网体系建设。我们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实施一批中小型水库及引调水、抗旱备用水源等工程建设;支持重点区域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精神,发挥农业灌溉调蓄库(池)工程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资源优化配置、多源互济保障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当下最紧迫任务。今年要重点推进条件相对较好的芮城县马崖灌区调蓄库、姚源调蓄库(池),夹马口张家营调蓄库,盐湖区上马水库,夏县中留水库、红沙河水库,垣曲滋峪河水库,稷山黄华峪水库等调蓄库(池)项目。落实《运城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1—2035年)》,着力构建“三纵四横、三河连通、供排兼顾、智慧调控、河湖幸福、岸绿水清”的水网格局。积极与省级水网相衔接,加快编制县级水网规划,做好省、市、县三级水网衔接。配合省水利厅推进小浪底引黄二期等工程建设,同步推进县域水网配套工程建设。二是强力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推进临猗郇阳灌区超采区水源置换工程和永济市尊村引黄灌区姚温东片区(三期)水源置换工程。加强古堆泉保护,力争古堆泉地下水位止降回升。同时,严格总量控制,优化水资源配置,根据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情况,对用水总量红线进行调整,为全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做好水资源保障。三是持续深化农业水价改革。继续围绕芮城县国家级试点县、夹马口省级试点灌区、平陆县省级试点县建设,以点带面,以试点定调对标,全面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改革面积13.65万亩。四是扎实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建淤地坝等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6平方公里。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履行好水土保持责任和义务,切实防住“人为水土流失”。五是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加快推进我市河湖健康评价工作,建立河湖健康档案,为持续改善河湖面貌、提升河湖生态价值积累经验。做好河湖长制体系动态管理,结合河长、湖长工作岗位调整情况,更新河湖长制综合管理平台和河湖长公示牌信息。督促做好各级河湖长巡河工作。依托省河湖长制综合管理平台,提高巡河工作电子化水平,对电子巡河率进行定期通报,落实巡河责任制。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督促成员单位履职尽责,力争50%的县域各建成一个幸福河湖。开展河湖治理保护专项行动,建立河湖立体监管体系,为“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六是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深刻认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以县域为单元,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实施专业化管理全覆盖,建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平台,推进县域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服务。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深入实施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部按要求配备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强化城乡一体化、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水质自检和小型集中、分散农村供水工程水质巡检,健全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链条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
水资源集约节约没有“休止符”,管理好水资源永远在路上。面对新征程上节水的“必答题”,我们将在“节水优先”方针指引下,坚持“四水四定”原则,把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贯彻到用水全过程,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以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让每一天都是“世界水日”,每一周都是“中国水周”,多点发力打好节约仗,优化布局盘活水资源,交上节水“高分卷”,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水务贡献!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