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央视春晚中的古诗古装古画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2-23

□杨颖琦

自1983年开播以来,央视春晚已成为我们欢度春节的标志性元素之一,过年看春晚也成为我们除夕夜必不可少的一项新年俗。比起往年的吐槽连连,今年春晚受到不少年轻人的称赞:“以前只当背景音,现在片刻不离守在电视机前”“汉服人的DNA动了”“传统文化爱好者真是大喜……”

千载诗意,山河长安。除夕之夜,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全民唱和古诗的《山河诗长安》。2023年,一部《长安三万里》以奔涌的诗情,激起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浪漫共鸣,今年央视春晚陕西西安分会场将《长安三万里》中的大诗人李白“请”到了现场,在古今对话间,我们一同见证了诗意满长安的盛景。

伴随着一声嘹亮的“开城门,迎宾”,永宁门缓缓开启,“诗仙”李白跨越历史长河“穿越”而来。灯光辉煌、烟火璀璨,李白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穿过永宁门进入千年后的长安。所有观众与李白同行,走进流光溢彩的大唐不夜城,鼓乐交响、舞裙飞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声声荡气回肠的古今对吟,将盛唐长安的浪漫具象化,激起无数中华儿女的文化自豪感。“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今日中国,不仅有着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书文脉,更有着创新、活力、包容的无限魅力。

九州春色,四方欢歌。在春晚的璀璨舞台上,一朵名为《年锦》的传统美学之花悄然绽放。它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传统美学对心灵的触动。这场古今交融的传统服饰大秀,呈现的不再是不拘形制的“古装”,而是规制正统的汉民族传统服饰。节目从中国历代数百种纹样中精选了二十款进行复原,呈现了汉、唐、宋、明四个朝代共十六款汉服,“无一帧不美”,尽显中国女性的雍容大气和清新典雅。四位演员身着华美的汉服,仿佛从古画卷中走出,她们的每一次转身、每一次驻足,都让东方美学在现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

汉代的卷草纹、唐代的团窠对鸟纹、宋代的莲花纹、明代的五湖四海纹……每一套汉服都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向观众缓缓展开,带领观众领略四个朝代的纹样之美。千百年来,热爱生活的中国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纹样,而这些纹样又装点着每一代中国人的生活,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祝福,也传递了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学,是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传统服饰现在更走进日常生活,无论是在平日还是传统节日,在街头、商场、景区……我们总会看到身着美丽汉服的身影。

除了这些,本届春晚还有很多传统文化滋养下的节目。“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山上儿童放纸鸢,山下游人纷纷追画船”……取材于无数描写春天诗词的歌曲《上春山》,一字一句绘出了有关春日的美丽画卷;歌曲《永恒的诗篇》将藏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的民族史诗搬上了舞台,“英雄的故事,吉祥的颂唱。紧紧拥抱,石榴籽一样……中华一家,血脉激荡。”随着音乐的流动,三个民族的乐器共同演奏,最终融汇成一首“永恒的诗篇”。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链接,串起了我们的过去和现在。春晚这道“年夜饭”,因为传统文化的加入,变得更加丰盛,满足了国人的味蕾,令人回味无穷,值得我们细细品咂。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