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风雪夜归人”的意象之美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1-19

□王淑芬

前不久,一场大雪如约而至。夜半,一位朋友在外赏雪,微信里发来各个景区的雪景照片,拥被欣赏,被其感染。他自称是“风雪夜归人”,笔者不禁想象着:朦胧的雪夜,他踏着“咯吱咯吱”的声音,走了很长的路,头发眉毛上落满白雪,推开家门,呵一口寒气,凝出了一幅“玉花飞半夜”的画面。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可谓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其中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还被剧作家借用为剧名。笔者也尤其喜欢这句诗,语言之外,有无数故事延伸的可能,并引人无限遐想。这正属于:景色里有画面,画面里有故事。那个神秘的风雪夜归人,可能是辞别朋友觥筹交错畅饮后的白屋主人;也可能是远行归来的游子;还可能是他乡错步的旅人;更有可能是多年未谋面的友人。不管是谁,放置在这样一个唯美的场景中,都不由得令人感叹一声“好美啊”!诗的境界,就是给你提供一个想象的平台,让你结合自己的人生去拥有各不相同的感受。

以前查过多种注释,归纳起来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标题,前面“逢雪宿芙蓉山”六字似已申明主题,为何还要加上“主人”两字?于是有人以为,“主人”两字应删去;二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联,很多赏析者展开神思,想象为:诗人夜宿芙蓉山某农户家,夜闻农家主人雪夜归来,犬吠人答,“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唐诗鉴赏辞典》)。此诗不但运用了“反客为主”——出奇制胜的艺术构思,而且还采用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技巧。

由此可见,刘长卿这首诗,上联写贬谪中的投宿,重在客观描写;下联写投宿时的感受,重在主观抒发,自然婉转,一气呵成。表现形式上,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音律上圆美流转,自有其美,并不存在所谓脉络的跳跃。诗虽全用赋体,然仍意在言外,启人深思。至此,标题中“主人”两字所特含的暗示意味,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个芙蓉山“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诗人自称。

在写雪的诗人里,除了“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就数“风雪夜归人”的刘长卿了。《唐诗纪事》评价韦应物很有意思:“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惟顾况、刘长卿、邱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列,与之酬唱。”这是说,韦应物为人倨傲,不大看得起庸俗之人,只与刘长卿等人交朋友。可以想见,刘长卿人品、文采都应是无可挑剔的。

喜欢这句诗,可能与自己的“洁癖”有关。作家简嫃说:洁癖,就是心中尚保留一个神圣的角落。我深以为然,“风雪夜归人”应该是一个没有被污染、远离名利场的人,他所在的这个雪夜的小山村,干净、静谧地让人心醉。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