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1-18
□胡线勤
近日,化茗先生邀我为其与他人合作的文字工具书《编辑手术刀系列丛书》(山西人民出版社)作个序,我在忐忑中欣然应允,这不仅源于我俩是共事多年的战友,更因为这是一本有深度、很实用、能够产生社会价值的书。
人类文明长河里,只有那些“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的文化精品,才能成为传世之作。要想出精品就得消灭错别字,就得告别病句,就得让标题——文章的眼睛亮起来。
本书的作者正是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具体的字、词、句入手,收集了近40年来全国报纸上出现的、通讯员稿件中存在的错字、病句,标题制作的缺陷等问题,进行号脉问诊,实施“手术”,无疑是对新闻事业和文字工作的积极贡献,值得称赞。
简洁实用是这套丛书的最大特点。全书共分三部:《消灭错别字》《号脉病句》《巧制标题》。每部书各具特色,兼具操作性、实用性、研究性于一体。
《消灭错字》解释字义,追根溯源,辨析字形,形象准确,便于读者理解与记忆。比如在辨析“梁”与“粱”时,指出“梁”字从木,意思是水平方向的长条承重构件,多用于建筑物,像栋梁、桥梁;而“粱”字带“米”,属于谷子等粮食类产品或植物,如高粱。再比如“稍安勿燥”与“少安毋躁”,哪个是正确写法?恐怕不少人都会写错。《消灭错字》一书在解释该成语的原意后,特别指出“毋”字意为不要的意思,带有劝勉性,口气缓和;“勿”意为禁止、劝阻,带有强制性意味,口气生硬。在辨析“燥”与“躁”时,指出“燥”字从火,意为干燥;“躁”由内心烦躁而引发手足乱动不安,所以,应为带“足”的“躁”。
《号脉病句》针对新闻媒体和日常用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病句,从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句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等10个方面进行剖析,直击要害,如“通知明文规定,禁止武器、毒品或其他违禁物品上船”这句话错了吗?从《号脉病句》这部书中,您会找到答案。
《巧制标题》研究新闻标题的功能与特性,剖析新闻标题制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特别是该书针对当前新闻标题制作中普遍存在的“马拉松”问题,强调以“短”见“长”,以精取胜,以情动人;倡导借鉴散文化笔法制作标题,以增强标题的亲和力、吸引力、冲击力、感染力。《巧制标题》这部书中,列举了一些新闻媒体报道新版歌剧《白毛女》上演时标题的雷同性,引导读者去欣赏《延安日报》的好标题——“70年了,‘我家喜儿’回来啦!”及《中国铁道建筑报》“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等富有特色、情感交织的新闻标题。
愿《编辑手术刀系列丛书》成为编辑、记者的工作伴侣,机关干部的行文参谋,学校师生的益师良友。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报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