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运城时空>

从“三种力量”中认清“两个行”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4-01-10

张志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两个行”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和实践要求。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散发出灿烂光芒、结出丰硕果实,生动诠释了“行”的强大力量源泉。

科学的属性 真理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集中体现在鲜明的价值立场、辩证唯物的方法论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等方面。这一革命的、科学的理论,与2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相互深刻改变”来理解:一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让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认识中国问题、分析中国问题的方法,进而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道路。二是中国的实践也深刻改变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高度融合。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更加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科学理论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随着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体现了科学理论的创新要求。

科学的属性体现了真理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马克思一生所追求的,就是改变被压迫民众的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第一代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大多是知识分子,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他们完全可以衣食无忧,甚至可以通过迎合现实去获得一定的名与利,过上体面尊贵的生活,但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一位进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1976年5月,90岁高龄的朱德收到《共产党宣言》新译本后,即刻对照新旧译文认真学习,一个多月后,他去世了。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感召下,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就是这样终其一生为中国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

正义的信念 人民的力量

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东方巨人跌倒在地、任人欺凌的历史。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在我国趾高气扬、耀武扬威,处心积虑侵略和瓜分中国。比如,日本甲级战犯板垣征四郎,4岁就开始学习汉语,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长大后足迹遍布我国东北、西南、华中和华北,深谙中国风土民情。由此可见,日本军国主义为了侵略中国,可谓煞费苦心。抗日战争期间装备齐全的日本军队、解放战争期间全套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抗美援朝期间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等等,都在英雄的人民军队面前败下阵来。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如何恶劣,中国共产党都坚持用结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武装,最终打败了一切反动派。这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正义信念的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振臂高呼的“正义必胜”。

单有正义的信念还不行,必须要有坚持正义信念的力量作支撑,这种力量来自群众。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人民”,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情怀,也彰显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唯物史观。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血肉相连、休戚与共、生死相依,这种联系是任何势力无法分割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至上的理念始终刻印在其心中。因此,我们党能够调动广大民众的力量,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中。而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磅礴力量,是其他社会势力无法阻止的。

文化的融通 实践的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还必须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土壤”上深耕。

我们的历史文化精髓中有与马克思主义共同的价值观,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在价值观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这就为接受、萃取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观念奠定了普遍的文化心理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且为大多数中国人民所接受,就在于他们善于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让马克思主义在表达方式、结合路径等方面带有中华文明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高度重视在加强党的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深深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髓和基因,使之成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把创新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注重具体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

革命战争时期,熟读马列经典的王明脱离了中国革命实践,给我们党造成了很大的损害。毛泽东从来不将马克思主义绝对化,也从来不将自身经验绝对化,而是强调四个字,那就是“实事求是”。正是在“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逐步探索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形成了群众路线这个根本工作路线,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化的具体产物。

中国共产党始终着眼于独特的国情、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面对实践中的失误和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自我改进、自我革新,不断校正方向,重整行装再出发。正因如此,我们党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其在基层落地生根,汇聚实践力量,变革社会现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虽历经百年仍风华正茂、富有活力、奋发进取的秘诀。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