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人睡眠有良方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1-10

□昕曜

古代的睡眠理论有不少讲究。首先说入睡的时辰。古代的医家根据天人合一的总观点,提出了一个子午流注的说法,认为,人体的运行自然有其规律,不同时辰人体的特征是不一样的,人体有十二经络,对应了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子时也就是晚上十一点到一点之间,是足少阳胆经当值的时刻,这一个时间段,只有睡觉才能使“少阳”这人体的太阳逐渐升起,胆经运行好一个周期,人第二天才能头脑清楚,面色红润。所以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入睡时间也不要超过子时。明代博物学家谢肇淛在他的著作《五杂俎》指出:“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生病矣。”午时则是白天的十一点到一点,这个时候是心经运行时间,小睡一会,自然非常有帮助。那些“睡觉大神”大都是午睡爱好者。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适度午休的确可以大大减低患心脏疾病的概率。

除了理论层面,古人在睡觉的实操方面,也有颇多心得体会,比如古人在睡姿方面就非常讲究。睡觉的姿势无非三种:侧卧、仰卧、俯卧。在这三种姿势之中,古人最为推崇的是侧卧,即所谓“侧龙、卧虎、仰瘫尸”,最不喜欢的是仰卧睡姿。孔子曾经说“寝不尸”,认为仰卧看上去有点不雅,这主要是从礼仪角度说的。不过这其中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如仰卧之时,人体腹内压强会上升,可能使人产生憋闷之感,有哮喘等病症的人会更加不适。此外,仰卧时,人们的手则可能会放到胸口或腹部,压迫心肺,引发不适甚至会做噩梦。南宋学者蔡元定曾经说:“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意思是睡觉要侧卧,醒来才伸直身体。唐代著名医家、百岁老人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提道:“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

那么侧卧是左边还是右边呢?当然是右边比较好,清代的学者曹庭栋在其养生学专著《老老恒言》中提道:“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这其中也有科学道理:右侧卧使得心脏、脾胃等受压最小,同时肝脏处于低位,有利于血液回流,而肝脏承担着人体主要解毒的功能,所以,这种体位对于保持心脏等的健康和充分发挥肝脏的解毒功能都非常有益。由于这种体位好处多多,所以被称为“吉祥睡”。 (《国家人文历史》)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