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我市11个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项目全部投入运营——

打造社区享老“幸福驿站”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12-08

本报记者 裴旭薇 见习记者 王月文 文/图

 国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陪老年人下棋。

在家门口吃到美味实惠的一日三餐,闲时和老友聚会聊天、打牌听戏,身体不舒服了可以就近理疗,有突发状况可以及时享受医疗资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这是很多老年人理想的幸福养老生活。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成为养老服务的主要方向。

今年,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被列入省、市民生实事清单。根据省民政厅下达的建设任务,我市今年要完成11个建设任务。目前,我市11个项目均已建设完工,投入运营或试运营。

近日,记者走访了市民政局和闻喜县东镇路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绛县龙湖社区国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小见大,了解我市该项民生实事建设完成情况,近距离感受老年人在“家门口”的幸福晚年生活。

龙湖社区老年人在养老服务中心阅览室看书。

社区养老“专业化”

在位于新绛县龙湖社区的国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刚进大门,时尚而又温馨的氛围感扑面而来。

一楼的长者餐厅、棋牌室、阅览室、活动室、代际互动区、多媒体观影厅、健康评估室、理疗室、康复训练厅、理发洗浴室、家庭聚餐室等功能一应俱全,所有场地和功能分区均按照适老化的标准进行打造。康复训练的器械也多种多样,既有大动作训练仪器,也有手部精细化训练仪,还有熏蒸按摩设备等;二楼设置40张养老护理床位,并有4名专业护工精心照护老年人,所有的配备和管理制度都充分结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文化娱乐与康护关怀融为一体。

国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今年的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项目之一,也是我市今年首批建成运营的社区居家养老项目。项目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投资800万元,属于市场主体投资开办的养老项目。同为我市今年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项目的闻喜县东镇路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于11月底建成试运营,建筑面积1477平方米,5层的建筑按照标准融合了长短期托养、日间照料、老人餐厅、健康管理、文化娱乐和“六助”(助餐、助医、助浴、助行、助急、助洁)等服务功能。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当前在我市,社区居家养老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社区居家养老从概念、构想转化为现实,特别是在省市县三级党委和政府的政策加持下,社区养老进一步向着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采用这种蝶形餐桌,并配有镂空的扶手,方便老年人起身;我们的护理床也是定制的,既有护理功能又有家庭床的温馨舒适,并配备了两张全自动护理床和移位机,方便失能老人的起身和照料;房间门统一配备了玻璃视窗,以便护理人员处理老年人突发状况。”东镇路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张军向记者介绍中心的各种适老化的设备,“我们先后到北京、太原等地参观学习,引进社区养老的最新理念,从细节着手,为老年人提供最大程度的舒适和便利,让他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好此项民生实事,市民政局提前谋划,于今年2月下发《运城市2023年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任务、进度安排等;今年6月,我市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下达全市2023年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建设任务的通知》,对此项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再落实。本着“就近便利、方便老人”的原则,市民政局严把项目入口关、选址关,并逐一对选址进行实地查验。此外,省级按照每平方米700元的标准在5月下拨了补助资金936万元,我市按照不低于省级700元的标准,由市县分级负担,6月下拨市级奖补资金365万元,6月底县级配套资金全部落实到位。项目资金足额落实、项目建设周汇报及督导检查等,都保障了此项民生实事项目的顺利实施。

 国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护理人员为入住老年人分餐。

幸福就在“家门口”

见到许淑云时,她正在国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餐厅陪89岁的母亲吃午饭。

“我母亲半身不遂,只能坐轮椅,她平时就住在这里,我家在龙湖社区,没事的时候就过来看望看望她,陪她吃饭、聊天,感觉像回自己家一样,非常幸福。”许淑云告诉记者,她自己年近古稀,偶尔还要照顾孙子,两个弟弟远在北京工作,不能经常回来照顾母亲。经过多方考察,她和弟弟们商量把母亲送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一来可以享受专业的照护,二来自己看望母亲也方便。

“这里环境好,饭菜都是家常便饭,干净卫生、价格实惠,老年人吃着也健康,一个人一天20块钱就能吃得很舒服。”许淑云说,“在这里吃饭既省了自己做饭的时间和精力,又多了时间陪伴母亲,一举两得。”

据悉,该餐厅还向社区及周边群众开放,每到饭点,大家便陆陆续续过来吃饭,一顿中午饭12.9元包含了三菜一汤、一肉两素。该中心负责人南楠告诉记者,每天有200多人在这里用餐,基本都是来自附近的居民,很多人还办了月卡。同时,社区长者餐厅还提供上门送餐服务,方便一些出行不便的老年人。

看似简单的吃饭问题,实际上是许多居家老年人生活中的一大难题。在龙湖社区,老年人纷纷称赞社区助餐的这项服务是“吃在嘴里,暖在心里”。

“老年人容易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居家生活的失能、患病、高龄及独居老年人,普遍存在做饭难的问题,社区助餐服务可以解决这些老年人饮食单调、营养不良的问题。”南楠说。

今年77岁的姜旭旭长期在龙湖社区长者餐厅吃饭,为此他还办了每月600元的包月卡。在他看来,在这里吃饭虽然价格和家里差不多,但吃得舒服、营养均衡,一周不重样,这是家里所不能比的。吃完饭,他有时还会和老友一起在旁边的棋牌室写字、打牌、聊天等,这里几乎成了社区老年人的幸福乐园。

据悉,该中心利用现有场地和功能,打造集就餐、娱乐、康养、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为老年人提供用餐服务的同时,还为他们提供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东镇路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餐厅设在一楼,整体木质墙面和地砖、原木色的桌椅,配上中式古风吊灯,让人感受到家庭般的温馨感。紧挨着餐厅便是活动室,大型LED屏和读书预览室,方便老年人在这里看戏、唱歌、做手工等。此外,该中心还利用特殊的地势打了两孔窑洞,作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临时休息室。该中心试运营后,每天都有老年人的子女前来考察咨询。

连日来,路北社区73岁的居民董福东不时要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看一看。试营业以来他和老伴在这里吃了几顿饭,体会到这里的温馨和舒适,也让他对“家门口”的幸福晚年生活也更加憧憬。

东镇路北社区护士长指导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

康养服务“多元化”

中午11时许,国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护工赵爱红便推着坐轮椅的老年人去用餐,安排大家坐好后,她打好饭并进行认真分餐,随后把分好的饭菜送到每个老年人面前。每个老年人喜欢吃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赵爱红都非常清楚。个别需要卧床或单独用餐的老年人,她会提前将饭菜送到老年人房间。这也是针对入住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人所开展的精细照料。

目前,该中心共有17名失能、半失能以及独居的高龄老年人入住。中心聘请专业的护士和护工,负责入住老年人的健康照料和日常起居,并制定了精准的护理时间表,从早晨6点开始,护理人员要为长者进行生活起居、文化娱乐、训练康复等一系列的照护,包括测生命体征、整体床铺、开窗通风、洗漱、如厕、协助服药、杀菌消毒以及文化娱乐、康复锻炼、手工制作、睡前护理等全面细致的服务。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开展照护服务,并对一些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护工们有爱心、有耐心,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母亲去医院的次数少了很多,每次见到母亲,她总是衣服、头发干干净净,心情也很好,她已经把这里当自己家了。”对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专业照护的好处,许淑云颇有感慨。一次,母亲身上生了大褥疮,家里人非常着急,托人在北京买了药交给养老服务中心,在护工的精心照料下,一个月时间,母亲的褥疮便奇迹般地好了,这让她觉得这里专业的服务物有所值。

今年,83岁的孙振明从西安回到老家新绛县养老,由于患有冠心病、脑梗、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来的时候他几乎无法走路,每天要吃20多种药物。在这里住了半年后,靠着坚持按时服药、饮食规律和定期康复训练,他如今可以借助助行器走路,体重增加了将近10公斤,身体状态也变好了。

“老年人慢性病主要靠养,我们通过专业的护理以及协助康复锻炼,帮助老年人保持或恢复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老年人活得有尊严、过得有质量,这是我们的初衷和目的。”该中心护士长卫雪平告诉记者,针对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开展不同的服务,除了入住中心外,中心还为社区及周边老年人提供上门助餐、助医、助浴、助行、助急、助洁等服务,满足老年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惠民一年更比一年多。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的实施,让老年人的幸福养老生活看得见、摸得着。

“用政府的小投入,撬动社会的大投入,引入市场主体,确保民生实事长效运行。”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建庭表示,下一步要对新建的城镇社区幸福养老工程项目加强跟踪指导,确保项目建得成、用起来、成效好。同时,不断探索完善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升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专业化、多元化的养老服务。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