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代也有“暖气房”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1-30

□张丽娜

最原始的取暖方式是烧火。

早在石器时代,河洛地区便有了“灶火”:在地上挖个坑,围着坑垒一圈石头,架上鼎便可烧柴做饭,挪开鼎便能烤火取暖。

“灶火”又称火塘,是上古时期的住宅标配,远古人的起居、娱乐、祭祀都围着它进行。后来,古人又发明了升级版“暖阁”:有火炕、地炕、火墙、火盆等专用取暖设施的房屋。

火炕的建造原理很简单:用土坯砌成中空的床,床底下留有炕洞,烧炕取暖,被窝里热乎乎的,一觉能睡到大天亮。

汉代,洛阳就有了火炕。有些人家把灶台和炕连在一起,炕洞连着烟囱或烟道,两全其美:炊烟不会呛到人,生火做饭的热气穿过烟道排到屋外,还可提高室温,环保又节能。

秦代,皇宫里有了火墙。古人将宫墙砌成空心的夹墙,把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在墙内;墙下挖有火道,与殿外廊檐底下的火灶相通,热力顺着火墙循环,温暖殿堂。

另有一说,古人在室外或屋下挖火窖,窖内燃火,通过地下火道把热力传送到室内,满室生暖。

烧火取暖的材料档次有高低,穷人烧柴,富人烧炭。炭在古代是奢侈品。伐薪烧炭不易,炭的产量有限,物以稀为贵,烧炭等于烧钱。有钱人的屋里有炭盆、熏炉、暖炉,专烧好炭。

炭盆又称火盆,犹如脸盆大小。在桌上挖个洞,嵌入火盆,又能取暖,又能温水、温酒、烘烤衣物。

熏炉、暖炉有大有小,款式多样,用途很广。小说《红楼梦》中提到,贾府中有暖阁,贾宝玉、林黛玉的房中既有熏被子、熏衣裳的熏炉,也有取暖的暖炉,舒适惬意。 (《洛阳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