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苏颂:立操以仁 守志持身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1-30

□王爱军

宋神宗熙宁三年,苏颂被任命为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令。虽然干的是秘书的活儿,但只需顺势而为,便有无限的政治前途。秀州判官李定通过攀附王安石,被宋神宗越级提拔为监察御史,并令苏颂起草任命诏书。苏颂却予以驳回,理由是官吏的任免应按章办事,然而“今定不由铨考,擢授朝列;不缘御史荐置宪台”,未经正常的考察、推荐程序,而且“不惟超越资序,未压群言,抑亦有乖国朝从来法制”,轻率越级提拔,不仅令人心不服,更重要的是违背法制。

神宗说:“去年我就曾下诏,朝中选官不必拘泥于官职高下。”再命苏颂起草。苏颂认为把李定从地方上调到中央担任京官,已是优恩,若还让其在御史台这么重要的部门工作,自先朝以来,未有此例。而且更大的问题是,“幸门一启,则士涂奔竞之人,希望不次之擢,朝廷名器有限,焉得人人满其意哉”。因此,苏颂再次选择了拒绝。神宗生气地威胁说:“久格诏命,恐将得罪,卿宜思之。”抗旨不遵,将是什么罪过,你可要想清楚。苏颂依然不为所动,淡然地回答:“我听说治理之道在于考察臣下的奸邪与正直,而区分奸邪与正直的标准就在于他的操守。现在我所坚守的是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如果因为害怕受到你的惩罚就改变立场,那是奸佞之人所为,我是不会那样做的。”就这样,苏颂因不肯失去内心的坚守,前后五次抗旨封还词头,直到被免职,也不肯起草诏书。

气节是一种抛却个人荣辱,即使面对强权也坚持守志持身的骨气。在儒家思想中,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甚至事业文章都会随着生命的逝去而灰飞烟灭,但唯有人的精神“万古如新”,这种精神就是气节。

如何成为气节之士呢?儒家提出要做到持义守道。“义”与“道”是气节的核心和灵魂,气节所展现的思想内核也恰恰是士人对于道义的坚守。何谓义?在孔子看来,义指合宜、应当、应然之意,“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意思是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才称得上是君子。义在整个儒家伦理道德中,是作为君子最为根本的行为规范和道义原则而存在的,“道义”的本质就是正确的道德原则和价值取向。 (《天津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