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代监察官称为“骢马郎”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1-27

□妙如

“骢”指青白杂毛的马,即现在的菊花青马。这种马之所以被后世称作“御史骢”,其原因在于它曾是东汉御史桓典的坐骑。

桓典出生于名门望族。相传桓氏乃齐桓公之后,以祖先谥号为姓,立族命氏,后从齐地迁至安徽沛县龙亢。龙亢桓氏出了三代帝师。桓典的高祖桓荣是汉明帝的经学老师,他钻研《欧阳尚书》,并以此作为家学。曾祖桓郁乃汉章帝老师。祖父桓焉则是安帝、顺帝的老师、太傅。桓氏广收门徒,教授的弟子中有不少是三公级别的名臣。

桓典,字公雅,12岁时失去双亲,被叔父收养。他从小就很有志气,认为求人不如求己,成年后,便继承家业讲习《欧阳尚书》,开馆授徒数百人。当地官员王吉欣赏其才学,举荐他做官。后来,王吉因受牵连获罪被杀,亲朋好友皆避之不及,唯有桓典弃官为他收尸、下葬、守孝,并设立祠堂。

桓典因品行高洁,被袁隗,即袁绍、袁术的叔父,招入府内做事,后又担任侍御史一职。这个职务类似现在国家监察委员会留守北京的官员。

《后汉书·桓典传》记载:“是时,阉人秉权,典在朝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意思是东汉末年,灵帝昏聩,宦官专政,朝野上下乌烟瘴气,作为京城御史的桓典丝毫不理会那些所谓的关系户,秉公处理一切事务。京城的官员都怕他,私下互相嘱咐说:“走路的时候要停下来看看,千万别碰上那个骑青白色马的御史。”

桓典刚正不阿,宦官势力一直打压他,不让其升官,因此,任御史一职长达七年。灵帝去世后,他才受到大将军何进重用,升任羽林中郎将,后担任御史中丞。迁任光禄勋后,桓典于建安六年在任上逝世。

骢马因桓典而屡见于诗词,桓典骑骢马的形象千古流芳。所以,后世赞美监察官,多称其为“骢马郎”。 (《滕州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