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1-24
□苏东民
作为一种食品,在产生的早期,馒头不仅仅具有一定的食用功能,而且还有重要的文化功能。
馒头最初的主要功用是祭祀、供奉神灵而不是作为主食食用。西晋人卢谌的《祭法》中有“春祀用馒头”的记载。按照《酒醴饮食·馒头》的记述,诸葛亮也是为了祭祀,才下令制作馒头的,类似的古文献记载还有很多。用来祭祀的面制食品,往往在制作时更加精心、讲究,有的还赋予了一定艺术造型。古代的馒头作为一种祭祀食品,内包有馅,并且馅的主要组成是肉,这显然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不能负担的,也不可能成为百姓的主食,但作为祭祀食品却是可以办到的。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暗示着馒头在最初时期并不是一种平常百姓日常消费的一般性食品。
使用馒头进行祭祀的礼仪,后来发展为具有特殊用意的年节礼品的习俗。这种习俗在今天中国北方的许多地方仍很流行。比如,春节要敬神、供神,供品或祭品中经常采用馒头;有的信众礼佛,也是供祀馒头;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北方农村还仍互相赠送馒头,有的称为“花”,有的称为“羊”以示祝愿。
由此看来,馒头经历了一个从“为神”到“为人”的重要转变。馒头作为中国现代的一种重要主食,在其出现的早期曾经主要是一种重要的祭祀食物,在发展与传播过程中,通过与其他面食制作技术的相互借鉴和相互影响,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人特别是北方人的主食,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江苏科技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