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人也爱研学游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1-17

□刘中才

古人把研学称之为“游学”,兼有“游玩”和“学习”两层含义,游学最早始于至圣先师孔子。

游学到底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孔子已经作出回答。《论语·里仁》中记录过孔子关于游学的言行:“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说君子不要留恋故土,应该通过游学四方增长个人见识,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孔子认为游学之利是不言而喻的,边学习边游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既实现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美好夙愿,又增加了人生阅历,提升了修养境界,这样的好处何尝不是今人所愿。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孔子意识到游学的好处后,经常带领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国,通过学习各国所长,开阔视野,增进学识,历朝历代许多文人雅士偏爱游山玩水无一不是受教于孔子。

游学的好处之二便是推销自己,为日后“找工作”打下基础,这跟现代人出国镀金略微相似。在古代,凡饱读诗书者,就算怀才不遇,也可以谋得一官半职,起码不会干苦工、做苦力。古人“游学”后,无形之中会增加一个耀眼的光环,身价也会不同程度地翻倍,并为走上仕途打下坚实基础。古代的统治阶级一般认为,凡能外出游学者,都曾有过雄心抱负,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各国的治国之策和为人之道,因而会对他们高看一眼。(《现代家庭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