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代“总裁”都是文官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3-07-07

□朋哥

古代的“总裁”一共有三大类:

第一类“总裁”指的是中央修订史书的主管官员。

史书的编撰在历朝历代都是皇帝最为重视的。在清代,修订史书的机构主要有国史馆和实录馆。这两个机构负责修订、记录、编撰的官员都被称为“总裁官”。

国史馆最初是在康熙二十九年设立的临时机构,主要任务就是修订清代前三代皇帝在位时的历史。到了乾隆初年,因为修订史书的需要,国史馆从原来的武英殿附近搬到了东华门内。乾隆三十年,国史馆终于成为一个常设机构。

实录馆则主要是新继位的皇帝为了记录已去世的老皇帝的日常重要片段而临时设立的,它的“总裁官”地位可是相当高,因为能力卓越的“总裁官”有很大机会被载入史册,这种被载入史册的荣耀是十分难得的。

第二类“总裁”是中央负责编撰书籍的主管官员。

比如在乾隆三十八年开始编撰的《四库全书》,其总负责人就被称为“总裁”。在专门设立的四库全书馆中,《四库全书》的编撰工作共进行了16年,据学者统计,其间共有16位正总裁和15位副总裁先后负责编撰工作。清代名臣张廷玉就曾当过《明史》《大清会典》等书编撰工作的总裁官。

第三类“总裁”是会试的主考官。

会试是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在京师举行,每三年举办一次,只有各省的举人和国子监监生才有资格参加。起初会试只由一位正总裁和一位副总裁负责,后来增加为由一位正总裁与三位副总裁负责。

这三类“总裁”都是文官,都跟文化关系密切。

 (《淮南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